【4份试卷合集】东莞市名校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4份试卷合集】东莞市名校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ae39f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6

3)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二、文言文阅读 4.1)C 2)B 3)D

4)(1)恰好有人把城中兵力虚弱的情况报告给契丹,契丹回师攻打安阳,攻下这座城。

(2)这一年,黄河在齐、郓一带大决口,调派十几个州的青壮年来填塞决口,命令李谷兼管,按期完 解析:1)C 2)B 3)D

4)(1)恰好有人把城中兵力虚弱的情况报告给契丹,契丹回师攻打安阳,攻下这座城。

(2)这一年,黄河在齐、郓一带大决口,调派十几个州的青壮年来填塞决口,命令李谷兼管,按期完成。 5.1)D 2)D 3)D

4)⑴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⑵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 解析:1)D 2)D 3)D

4)⑴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⑵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 三、选择题 6.D 7.D 8.B 9.D 10.B 四、名句默写

1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老于户牖之下 人皆得以隶使之 追购又急 天高地迥 五、诗歌鉴赏

12.1)A

2)①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②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③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环境凄凉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

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六、语言表达

13.①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 ②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③我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 七、作文

14.居安思危,创新才能得发展

古来常说同行是冤家,但现在“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的实际情况实在让人唏嘘,更让人为之警醒。尼康因为智能手机的崛起而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因为外卖行业的发展而陷入低谷;卖单车的店铺和修自行车的车铺,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而落败,他们的结果都和同行无关,这一切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我认为,要持续发展,必当居安思危,创新求发展,个人、企业、社会、国家,莫不如此。

在科技化、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当下,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打败你的“对手”,其实不仅是眼前的劲敌,还有不断发展的科技,更有墨守成规、不愿与时俱进的自己。“莫倚高枝纵繁响,也须回首顾螳螂。”我们不能贪恋眼前的安稳,要跳出固有的圈子,以全面发展观分析当前和未来的局势,向时代看齐,才能在未来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至于被淘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徐悲鸿大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体味还响在耳边,李嘉诚“创新就像香蕉,保质期很短”的话语形象可感。当你还沉浸在如何守住在行业里的一方田地时,高瞻远瞩者早已计划领军整个行业。马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他之所以能承负起这份荣耀,正是因为他的目光长远,砥砺创新。他创新不是为对手竞争,而是跟明天竞争,他认为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倘若他没有创新意识,嗅不到计算机行业的辽阔前景,那么也成就不了他如今的盛誉。众多的事例告诉我们,不能居安思危,不能在同行业中有独特创新之举,必然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存或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尼康、康师傅,自行车这些过去时代中占据主要地位的行业现在衰退了,让我们看到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看到了竞争的残酷与激烈,也看到了不进则退,不进则亡的问题所在。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只有居安思危,注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紧跟时代脚步,自强不息,创新不止,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有可能引领新时代。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

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就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像毛泽东当年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籍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 B.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 C.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 D.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土拨鼠”“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B.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 C.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最后点题。 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 B.在搭乘历史之舟的读书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虽有了船票,但这船票也有轻重之别。 C.读书使人不愚,但读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实践后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 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怎么办?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老师给22名期末文章抄袭的学生打了0分,给学生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自身积累不足,缺乏相关训练以及本科论文不受重视等,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

近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大一、大二学生占13.4%,大三,大四学生占61.8%,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已毕业的占15.6%。男性占54.8%,女性占45.29%。

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张捷(化名)向记者透露,她周围不少同学写论文是从各类文献中复制粘贴,通过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更有甚者会直接找淘宝上的枪手代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林媛(化名)觉得,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我们这类学科本身就很难在本科阶段写出有创见性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行文思路和参考文献可能会借鉴其他论文。但是我听说有学生找人代写论文,统计学院还存在论文数据造假的情况。” 调查中,76.4%的受访者称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11.5%的受访者表示周围不存在,12.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67.3%的受访者认为抄袭论文行为很不应该,是严重的学术不端,23.2%的受访者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同学都化用别人的观点,9.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以往的课程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考查记忆。背诵能力,比较死板,但也比较公平客观,西方国家很少用笔试的方式,很多采用平时讨论、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现在我国很多大学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后者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但客观评定存在难点,可能出现抄袭和替写的现象。“现在有软件可以查重”,抄袭比较容易查出来,但如果是别人替写的就很难查出来。” 调查中,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56.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不够用,45.0%的受访者觉得“论文写作“只是形式化作业,40.09%的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论文不具价值,23.4%的受访者认为是跟风,12.7%的受访者指出部分教师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

张婕认为,借鉴别人的论文可以,但不应不加思考地通篇抄袭。而且,写论文的过程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林媛认为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不够和任务繁重。“大一、大二一周要上10来节课,每节课布置一篇论文,有的课还有读书笔记之类。再加上本科生知识积累还不够,抄袭论文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