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3.9《故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九年级语文上册3.9《故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efb900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6

教 学 过 程 从“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到“……象是松树皮了”。 2、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 从“哈!这模样了!……”到“……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为了加深体会,(三)、闰土言、行、神、心变化之对比 要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如1、闰土少年时的言、行、神、心以及他和“我”的关系: 散读、齐读、示从“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到“……他们都和我范朗读等等,充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分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的2、闰土中年时的言、行、神、心以及他和“我”的关系: 作用,切不可一从“我这时很兴奋……”到“……他用船来载去”。 读了之。 (四)、杨二嫂的言、行、神与闰土之对比 1、从“然而圆规很不平……”到“……出去了”。 2、从“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到“……竟跑得这样快”。 (五)、“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之 对比 1、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痴痴的想”。 2、从“老屋离我愈远了……”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学生总结 ⑵闰土30年后的肖像: 以上五种对比,把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神情、性格等等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且对比得十分鲜明。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主备人 整理当堂对比的语句 完成相关练习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故乡(三) 1、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3、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 4、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重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一、两种景物的不同特征及含义 难点 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个案调整 学生主体活动 1、现实的故乡:深冬季节,天气阴晦,天色苍黄,冷风呜呜。 荒凉,冷落,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榨下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学生找出描写2、记忆中的故乡: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景物的句子,小组讨论它们绿的西瓜…… 的作用。 这是“我”对新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二、闰土和杨二嫂肖像变化前后的特征及原因 1、30年前的闰土有紫色的圆脸,红活圆实的手,项带银圈, 头戴一顶小毡帽,手捏一柄钢叉,是个小英雄。30年后的闰土身材 增加了一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增加了很深的皱纹;眼睛 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红活圆实的手已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松树皮,但手中多了一支长烟学生读出相关语句,小组讨管。 论分析原因。 闰土肖像的巨大变化是长期在海边艰苦劳动造成的,表明他的 生活十分贫苦。 2、杨二嫂年轻时候脸上擦着白粉,人称“豆腐西施”,是一 个美女。50岁时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 质疑并讨论 裙,张着两脚,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极瘦。 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是饥饿造成的。 闰土和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贫穷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调整 教 学 过 程 三、闰土言、行、神、心变化前后的特征及其原因 1、少年时的闰土语言中充满智慧和热情,动作机智灵敏,神态很高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跟“我”谈得来,“你我”相称,没有隔膜。 2、中年时的闰土语言中丧失了少年时的智慧和热情,而且很迟钝(“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动作迟疑(“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神情先是欢喜和凄凉,后来变得呆滞(“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以至沉默(“象一个木偶人”)。态度恭敬,心里只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称“我”为“老爷”,说明“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闰土言、行、神、心方面的巨大变化是“多子、饥荒、苛锐、兵、匪、官、绅”压迫的结果。 四、杨二嫂言、神、行之特征 语言尖刻(“贵人眼高”),怪声怪气(“阿呀呀”“阿呀阿呀”),见解庸俗(“你阔了”,“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实际根本不是这样。)跟“我”说话时愤愤不平,“显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动作顺手牵羊(“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行为卑劣(栽脏闰土在灰堆里藏碗碟并借此发现以为功,拿走“狗气杀”),跑得快(“飞也似的跑了”)。 杨二嫂和闰土都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身体被摧残、心理被扭曲的人物,都是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这是她和他的共同点。不同点是:闰土愚昧麻木,杨二嫂庸俗卑劣。 五、“隔膜”与“一气”的对比意义 通过“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之对比,表达了“我”的希望:希望新一代不再象老一代那样又彼此隔膜起来,也不希望他们象老一代那样过着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六、写作特点 1、下面三句话里的“圆规”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选择合适的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 ⑵我也从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 ⑶然而圆规很不平……( ) 认真朗读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讨论、分析。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借代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教师主导活动 2、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以下至“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这中间的部分用的记叙方法是: 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中的顺叙;④插叙中的倒叙。 七、难句理解 1、“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2、“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八、“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 1、同情杨二嫂的疾苦,批判闰土的愚昧和麻; 2、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同情闰土的疾苦; 3、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 4、同情杨二嫂和闰土的疾苦,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批判闰土的愚昧和麻木。 九、课堂小结 学生主体活动 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这句话采用的记叙方法。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当堂解决。 找出语句加以证明。 认真识记掌握当堂知识 完成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