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f8aedc5ef7ba0d4a733b9b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 (体育硕士)

学号: 姓名: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题 目:

指导教师:

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

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这直接导致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领域的产生。

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基本内容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组成因素包括:核心组织结构变化阶段以及对

其产生影响的均衡决策、变化过程和自我效能。

2.1 变化阶段

变化阶段是指行为变化发生的时间顺序,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把变化阶段划分为5个时间维度。前预期阶段是指在6个月之内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打算,也称为“我不可能阶段”;预期阶段是指在未来6个月之内开始考虑进行体育锻炼,也称为“我可能”阶段;准备阶段是指在未来的30天内准备进行体育锻炼,也称为“我会”阶段;行动阶段是指已参加但少于六个月的有规律体育锻炼,也称为“我是?”阶段;保持阶段超过6个月并养成习惯的有规律体育锻炼,也称为“我已经是?:阶段。通常情况下前3个阶段所描述的是不锻炼的阶段,后2个阶段所描述的是已规律性锻炼的阶段。

变化阶段是一个动态变化,循环往复的阶段,不同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假如个体正处在预期阶段,他可能经过各种方式的干预从而进入准备阶段,他也有可能退回前预期阶段,退出后还可能直接从行动阶段重新进入。

2.2均衡决策

均衡决策由2个下位因素组成,包括个体评价一种行为对自身可能产生的收益和弊端。他是行为是否发生变化的决策部分。如果行为改变的收益大于弊端,则会对行为变化有正面效应;如果行为改变的弊端大于收益,那么会对行为变化有负面效应。改变的结果显示了个体对正、负面信息的处理情况。

2.3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是个体随着行动变化而产生的行为上的、认知上的和情绪上的反应,他是由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各包含的5个下位因素组成。认知过程用于行为变化的早期阶段(前预期、预期、准备),包含意识提高、效果共感、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和社会性解放;行为过程用于行为变化的后期阶段(准备、行动、保持),包含反条件化、互助关系、强化管理、自我解放和刺激控制。

变化过程提供了行为变化的重要策略,让我们了解到行为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发生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就是让个体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然后运用适当的策略来推进行为的变化。因此,变化过程是干预行为变化的重要的中间结果变量。

2.4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整合了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和Shiffman对行为改变的故态复萌阶段与保持阶段的应对模型。自我效能是指对完成任务信心与实力的评价,是机体由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转变的重要促进因素。信心的评价是指对某项锻炼任务完成实力的自信程度,例如,个体由准备阶段向行动阶段转换时,对完成锻炼任务的自信程度高,那么机体就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机体向健康的行为方式发展,而不会退回到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中;反之,如果机体对完成某项锻炼任务的自信程度不高,那么自我效能感就低,机体就会摇摆不定或退回到更早的阶段中去。除此之外自我效能还控制着完成某项锻炼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三、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介绍已经不少,但是真正运用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的还是比较的缺乏。在目前的研究中,多数还是以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少量的研究是以高校教师与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进行。

马爱国等人运用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对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做了调查分析。研究抽取了山东省3个地市的500名公务员为被试。公务员的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阶段性特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在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向两边各个阶依次减少。在性别上,男性处于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女性出去前预期阶段的人数最多。公务员存在变化程序的6个因素,即自我释放、自我管理、意识控制、互相关系、效果评估和社会释放。

赵媛媛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阶段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体育读啊年行为上存在阶段性特点,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5个阶段的分布上是不同的,男性处在前预期阶段的比较多,其余阶段人数依次减少;女性人数分布不规则,处在预期阶段的人数比较多。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上,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下位因素自我释放与5个变化阶段相关最高,下位因素自我管理与前3个阶段存在高关系,下位因素意识控制与后3个变化阶段存在高相关,在准备阶段就会出现了影响下位因素的重叠的情况。

司琦博士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健康的认识存在极大片面性,工作压力大是影响教师健康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