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035d1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f5

提示:

(1)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或非实验因素)是指与自变量无关,但又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应加以控制的因素。或者说,指在教育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

(2)常见的无关变量:[1]被试的变化;[2]实验者的形象与偏向;[3]测验效应、测验工具缺少一致性以及统计回归等;[4]条件控制。

(3)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1]平衡法;[2]消除法;[3]盲法。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三答案

一、填空题

21.有效性;普遍性。

22.具体问题;规则;问题表格。 23.开放性;半封闭性。 24.行为表现;态度资料。 25.指导语;问题;结束语。

26.访谈对象;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27.测量对象;测量工具;测量结果。 28.定名测量;定距测量。 29.测验目标;;试题;试卷。

30.有较高的信度;有较高的效度;有合适的难度;有理想的区分度。 二、选择题 21. B;22.A;23.BCD;24.B;25.C;26.A;27.B;28.C;29.D;30.A 三、名词解释 1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12.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指用一组测试题(测验)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或实际情境,从而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3.测量效度

测量效度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即指测量结果与所要测量的事物属性实际水平之间的符合程度。它是衡量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 14.测量信度

测量信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即指测量分数与真实水平之间的一致程度。

15.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据此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科学观察,而非日常观察。

四、简答题

11.简述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的标准。

答:(1)科学性;(2)推测性;(3)表述的明确性;(4)可验证性。 12.简述操作性定义的基本要求。

答:(1)要提供观察或测量的标准;(2)规定变量的操作程序;(3)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项目。 13.简述教育调查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1)语义清楚;(2)语句简洁;(3)面向对象(即不要超出调查对象的知识能力范围);(4)价值中立,不带任何暗示或倾向性;(5)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14.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答:(1)确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并形成研究假设;(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3)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6)形成实验方案。 15.简述有关教育行动研究的若干认识误区。

答:(1)教育行动研究不是正规的研究;(2)教育行动研究缺乏理论性;(3)教育行动研究的成败取决于问题是否完全解决。 五、论述题

5.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提示:

(1)陈述研究的问题(课题界定)并提出研究假设。假设的要求:科学性与推测性的统一;可以验证;表述要清晰、简练;(构成假设的)概念必须明确。(2)确定实验处理。要赋予自变量以操作性定义,即把自变量变成可以执行和实施的东西。(3)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4)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要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确定能真正反映因变量的指标;确定怎样测定因变量及因变量的测查工具;考虑测量数值的可能准确度。(5)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要弄清楚:哪些属于无关变量?能控制哪些?必须控制哪些?验证假设时,需将在实验中未能控制的一些无关因素考虑进去,并扣除这部分影响产生的“虚假效果”。 (6)实验的组织管理。在实验的整个组织管理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不能为实验而实验,不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影响学生发展。(7)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8)形成实验方案,内容包括:[1]课题名称;[2]课题的提出:包括背景和意义、价值;[3]实验目标(包括实验假设);[4]实验依据(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5]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灵活处理);[6]实验内容与方法:自变量处理、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确定与控制、被试的选择、实验模式、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及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等等。

6.试述教育实验报告的内容及撰写要求。

提示:

(1)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1]题目;[2]引言:说明课题的来源、背景、针对性以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或者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意义和价值;现状、问题和趋势;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3]实验方法:旨在让人们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通过

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出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是否科学,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如何,并据此进行重复验证,具体包括:A.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B.所选被试者的条件、数量、取样方法;C.实验的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的实施和条件控制等;D.实验的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研究时间等;E.实验的主要工具和材料;F.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等[4]实验结果,内容包括: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用统计表、曲线图结合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分析[5]讨论,内容包括:A.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B.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的探讨;C.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尚未解决或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6]结论,对实验结果概括或归纳,从理论上说明“结果”的意义[7]注释与参考文献[8]附录

(2)撰写实验报告应注意的问题:[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信度及效度;[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实验的方法与结果要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