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距离和时间》马厂小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六年级科学《距离和时间》马厂小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1208c40c22590102029d1f

第十课距离和时间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十课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 乐于探究发现,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愿意合作交流。 3. 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难点: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电动玩具车

教师准备:秒表(每组一个)、米尺(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

一位同学跑百米用了12秒,而一万米世界冠军的成绩是28分钟,问他们谁跑的快?

预设回答(一)学生跑的快 预设回答(二)世界冠军跑的快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回答理由。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去寻找恰当的方法去判断谁跑的快,与什么有关系,从而导入课题,板书:距离和时间)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把学生分成两组,先由教师分配任务及注意事项,交给学生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组:到学校操场60米跑道,每隔20米两位同学,一位掐秒表,一位记录。起始点一位同学喊开始。同时下发记录表格。

姓名 学生一 学生二 学生三 20米用时间 20米用时间 20米用时间 第二组:到学校篮球场水泥地面,其中一位学生手拿电动玩具车放在地上跑,一位学生看表报时间,一位同学画线,一位学生拿米尺量,一位学生拿笔做记录。

表格如下:

时间 距离 时间 距离 (设计目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去测量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第一手数据,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记录,分组进行汇报:

预设回答一: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学生跑的路程(距离)越长,用的时间越多。 预设回答二: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小车跑的距离越长。 讨论:

1. 物体的运动距离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2. 同等速度下,路程2什么有关?

各活动小组积极探究讨论,小组代表最后总结发言。

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总结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适时地点拨、指导)

(设计目的:让学生开阔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留有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猜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亲身经历去测量,你对路程、时间、速度有什么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教师总结概括。

经过同学们的亲身测量,和小组同学的积极回答,可以看出:当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时间越长,经过的距离越长,时间越短,经过的距离就越短;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长,说明速度快,走过的距离短,速度慢。 五、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把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下,启发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2.查阅列车时刻表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看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去调查社会生活中对距离和时间的应用) 3.解决上课初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四年间已经学会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计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

10、距离和时间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物体所经过的距离 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经过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

描述物体的运动: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进行说明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教学的目的性。科学课不和其他科目一样,科学课主要是以学生的亲身科学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科学的结论。通过小组间学生的合作,来解决问题。

(2)探究活动的科学性。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活动前的准备要具体。不要让学生上成“玩”课。

(3)在本节课上,要分工明确,否则本节课将一片混乱,不但完不成任务,还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2.使用建议。因各个学校的状况及学情来实施。

3.需要破解的问题。本节课可否这样教学: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及经验,直接让学生回答。

姜屯镇马厂小学 孙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