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194e6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5

试卷答案

1--5 BBACA 6--10 DCBCC 11--15 DBBCA 16-20 CDBCC 1.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割据”,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均田制是国有土地制度,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不是小农经济,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治田”“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资至百万”,结合所学汉朝庄园经济的特点分析解答。 2.B

【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 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 C 错误; 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 D 错误。故选 B。

21--24 DB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 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的角度入手,即 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详解】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农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作物的

种植, 故①符合;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如纺织业、冶铁业、制瓷业等,但手工业中心在明清之前就出现了,排除②;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③符合;明清时期,我国江南某些地域某些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即产生了新的生产关

13

系,故

④符合。故选组合,排除 BCD,选 A。

4.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 丝

让丈夫出去卖,而购买蚕丝的是“洋船”。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 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C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5. A【详解】

依据材料“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平均上涨 2 倍到 2 倍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价格革命的表现。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无关,排除;C 项材料表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D 项抑制商品经济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

6.D 依据材料时间“18 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最终导致了英国商业的大幅度地增长。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不是材料表述的主要因素, 排除;B 项优越的地理环境不是英国所特有的,排除;C 项 19 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 7.C 根据表格中 1600 年英国早期城市化城市总人ロ 33.5 万人中伦敦占 22 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8.25%中伦敦占有 5%,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故 C 选项正确。伦敦作为政治中心明显城市化速度要快些但是并没有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故 A 错误。从表格中的城市总人口看, 1520-1600 年城市人口增长了将近两倍,并非缓慢增长故 B 选项错误。自由主义的思想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的,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故 D 选项错误

8.B 依据材料“1897 年到 1904 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

14

可知,材料表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 产的需要。故答案为 B 项。A 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C 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排 除;D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题无关,排除。

9.C 依据材料“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广为制造”来看,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禁止到后来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清政府统治出现困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对民族工业限制。故答案为C 项。A 项材料未体现出实业救国思想,排除;B 项欧洲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不是中国在 19 世纪末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原因,排除;D 项太平天国运动在 1864 年已经被镇压,排除。

10.C 依据材料“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可以看出中国开始进 口棉纱,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叙述中国进口洋纱, 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排除;B 项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项材料叙述手工土布,这与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符,排除。

11.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分。根据所学判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种经济成分。①在 1840 年的时候力量最大,所以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②产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所以是外商企业;③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所以是官僚资本主义。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曾迁都重庆,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内迁,并且受到官僚资本的压榨。材料中“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句话正是上述现象的真实写照。所以“火柴大王”指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重庆“大老板”指官僚资本主义。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项。ABC 项,综上分析可知,①②不符合题意,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 ①或②,排除。

15

1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 1949 年到 1952 年是我国经济恢复阶段,农业所占比重较多; 1953 年到 1957 年是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发展工业,因此农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材料中的数据能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符合我国的国情特点。故答案为 B 项。A 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自 1953 年开始,不能反映材料所有阶段,排除;C 项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 项材料未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

1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 1 月,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 项符合“1992 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的限定条件,正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于 1984 年,与材料的时间信息“1992 年”不符,排除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与广东无关,且 1990 年浦东已经开放,排

除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布于 1992 年 10 月,与材料“第一个绿灯信号”的要求不符,排除 D。

14.C 结合所学知识,1979 年逃港这一现象促使政府決心搞活广东经济,将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故 C 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84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错误。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是在 1984 年,时间不符,故 B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79 年逃港这一现象促使政府決心搞活广东经济,将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并没有导致中英关系恶化,故 D 错误。

15.A1929 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故 B 项错误;1929-1933 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故 C 项错误;1929-1933 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经济复苏”表述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