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2c479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b

.

必修四第四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吊丧(sāng) 属文(zhǔ) 郓城(jùn) 连辟公府(bì) ....B.更嫁(gēng) 汤镬(hùo) 摈弃(bìn) 乞骸骨(hé) ....C.负荆(jīng) 渑池(miǎn) 避匿(nì) 檠弓弩(qíng) ....D.刎颈(jìng) 陛下(bì) 节旄(máo) 礼节甚倨(j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坦露心扉 完璧归赵 藕断丝连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坚明约束 所向披糜 苦心孤诣 春宵一刻值千金 C.屈节辱命 困顿穷厄 哀声叹气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合契若神 锐不可当 婉言辞谢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比……怎么样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佯为:装作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信然:相信是这样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C.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D.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B.得夜见汉使 ..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6.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 B.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

C.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 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

.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9.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贪,负其强 负:依仗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亡 亡:丢失

10.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侍从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平民 C.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宫殿 D.固请,召有司案图 有司:司法人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 .D.乃使其从者衣褐 .

12.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

.

.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 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13.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莫敢难,独窦婴争之 难:非难 C.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怨恨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恐:担心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乃赏成,献诸抚军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C以其辩得幸太子 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

.

.

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16.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B.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C.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得失,是难能可贵的。 D.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1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有人说温庭筠的这首诗中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赞颂爱国者的崇高精神”的,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三、语言综合运用 19.默写。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吾所以为此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