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问题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国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问题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2cfc8bd0d233d4b14e69be

第 2 页

二、我国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现状

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

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矛盾。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正在面临这种结构性的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革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结构性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展。这种矛盾表现为“有人没活干”与“有活没人干”并存。

(一)“有活没人干” 1、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忙

中国在世界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我国是全球主要纺织品、衣服、鞋帽出口国,是主要的笔记本电脑组装国。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有大量的劳动力从事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里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低学历劳动力。他们的从事的不是什么多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中国制造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可是自从2009年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时间到了2010年,随着经济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经济开始复苏。国外订单也随之增加。但这个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报纸上或者是电视上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沿海地区“招工难”,工资有大幅度的提升确招不到人。致使大量的工厂削减订单或者停产。出现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年来沿海地区有大量的工厂在内地投资,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这就致使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业遭遇“用工荒”。

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关系,我国的低学历劳动力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强度还是比较大的。由于他们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所以可替代性很强。我国大多数的低学历劳动力没有专业的技能,只能从事最简单的操作。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沿海地区的很多很多企业不停的在劳务市场穿梭。在郑州,全球电子代工业巨头在火车站摆摊设点招聘工人。而且开出的条件相当的诱人,入职就发红包。因为如果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就完不成

第 3 页

订单,这就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很多制造业公司都在下大力气招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对制造企业对劳动力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2、高级技术工人高薪难求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我国目前对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49.4%,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1.5%。

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归根结底要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1]。先进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工人是关键因素。所以随着我国产业不断的升级与革新,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劳动力要掌握更高的技术才能不断地适应产业不断的升级与革新。据人民日报2010年报道我国城镇企业现有1.4亿多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约占一半,但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山东省技术工人缺口达30万人,北京市技术工人缺口达到50万人,湖北省技术工人缺口达200万人......全国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千万人以上。还有一篇报道是说我国的汽车制造业高级技术工人缺乏。汽车焊接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它对操作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由于我国职业技术不发达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我国这方面的高级技术工人很缺乏,需要请外国的工人来操作。

从上面得例子就可以发现我国的高级技术工人是相当缺乏的,在很多地方还出现了年薪几十万却招不到一名合格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现象。我国人口众多不缺普通工人,但我们缺高级技术工人。 3、中高级人才荒不断加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产业异军突起,我国对中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以至于在许多地方、许多行业出现了中高级人才荒现象。据市场调查发现,广东省今年对中高级管理以及技术性岗位的需求比较大,而浙江省也对于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需求旺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曾指出,尽管中国每年提供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但高级人才的缺乏使跨国公司在华遭遇人才短缺。

这种困境不仅困扰着私营企业, 同样困扰着掌握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

第 4 页

据报道,目前,中央企业人才结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熟悉国际贸易法规与国内外市场的人才缺乏;熟悉资本运营、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带头人的缺乏。

(二)“有人没活干” 1、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自1999年至 2002年这3年时间,我国第一批高校扩招的本科生尚未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并不严峻,因而大学生就业难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直至2003年,当第一批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才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据国家权威部门最新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全国各个岗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总需求却不到170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就业率为87%。2010年全国高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到达559万,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同比增幅达12.9%。2009年全国校毕业生数量为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就业率为90%。据四川成都商报报道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创新高,预计达到650万!随着我国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就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创新高,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我国大学生远没有达到因市场因饱而失业的地步[2]。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其知识结构、就业观念、个人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大学毕业生有足够的个人能力,却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有的大学毕业生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却没有足够的个人能力。这些对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许多国有企业中的不必要的人给精简掉了。他们被称作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特点是“离岗不离厂”,不工作却有单位。为了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帮助下岗工人在就业得措施,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但对于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再就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即使实现了再就业的下岗人员,“转岗换岗”即再次下岗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转岗、换岗、下岗人员中有不少是因年龄大、体力差、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低而被淘汰下来的。而像这些人员要实现

第 5 页

再次就业,困难较大。 3、农民工就业难

2008年以来,农民工的失业数量至今无法统计。最权威的抽样调查数据来自农业部:中国1.3亿外出就业农民工中,有15.3%,近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 返乡了”。农民工就业难主要有两个侧面,首先是找不到工作,即无业可就;其次是虽然有业可就,但是不能持续、稳定,或者说,就业质量很低。

进入2009,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有所减弱。农民工就业难也似有好转,但并不明朗。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3月2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约7000万农民工返乡。春节后,80%以上再次进城务工,其中4500万已经找到工作,1100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状态,宁可在城里“混饭吃”,也不愿返乡。从这里看出仍有大量的农民工未就业。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较高的劳动技能,而大部分用人单位需求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农民工。与就业难相伴的是形势同样严峻的招工难,也有两个侧面:首先是行业性的,即特定行业的就业岗位无人问津;其次是企业性的 ,即特定企业招不到工人[3]。两个层面的招工难,都表现为现存就业岗位的条件与农民工就业需求不相匹配。怎样解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是摆在政府、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