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变和中唐两大诗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历诗变和中唐两大诗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c3a6323968011ca30091f6

彰义军等都先后叛乱,四川的军阀起来混战,这种局势一直延续下来,唐代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与此相随,陇右、安西一带也相继沦陷,吐蕃、羌族等京城兵临长安城,西线的军事形势也十分严重。其次,土地沦陷和藩镇的割据,再加上长久的战乱兵祸,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和朝廷赋税的供给。藩镇所占领的区域租税自纳,也分割了朝廷的财力。征讨叛乱的军费和安抚地方的赏赐,都使得唐王朝承受着严重的财政压力。从中唐开始,江南八道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源,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以来。为了缓解这种困境,盐铁等朝廷专卖经营的物产,得到极大的重视,而各种苛捐杂税也在杨炎一条鞭法的改革下统一下来。再次,外廷的党争和内廷宦官的专政,也使得政治上的矛盾和倾陷更加严重。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徳裕为首的李党在政治上分歧甚大,斗争十分激烈,很多文人如白居易、元稹、李绅、杜牧、李商隐都和两党的主要人物有关系,他们的政治处境和前途都和这种背景有关系。再如唐顺宗永贞年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就是由于政治上的分歧和斗争导致以王叔文为首、柳宗元、刘禹锡为成员的革新运动失败,他们都遭到了政治上的迫害。宦官的专政是从玄宗重用高力士、肃宗时期的李辅国、代宗时期的渔朝恩、程元振等,都得到皇帝的重用,但是,到了德宗泾阳兵祸之后,宦官更加以福威,到唐亡,八代皇帝,由宦官拥立者七代,被宦官害死的不绝于史书,基本上都受到宦官压制。这就是中晚唐文人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环境。

中唐时期经过唐德宗贞元年间的努力,到唐宪宗元和时期,平息了几个藩镇的势力,相对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使得一些文人感到振奋。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新乐府”一词,是白居易提出来的,后来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立了“新乐府辞”一类。所谓新乐府是和汉魏六朝的旧题乐府相对映而提出的。它的特点是:第一,自拟新的题目,不再沿用古题。体现了从诗经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第二,新乐府没有音乐背景,也不入乐歌唱,是纯粹的文学性的诗歌。第三,新题乐府着重反映现实中的矛盾和弊病,希望为朝廷所采,有益于改良时政。

白居易都新题乐府的理论有过阐发,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中,此外“新乐府序”中也有所涉及。首先,他认为,诗歌所作,要有声情,更要有实义,不

9

能纯粹实嘲风月、弄花草的东西。所以要有声情,就是诗歌能够感动人心,所以要有实义,就是要求诗歌对现实政治有实际的用处。也就是说,诗歌的价值在于以其感人的声情来导达人情,使之为现实中具体的政治要求服务。这些讲法从汉代诗经学的教化功能而来,更加倾向于功利主义的文学价值观。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所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其次,他以此为标准检讨了整个的诗歌史,认为只有三代时期的文教和《诗经》的作品,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秦汉之间,只有屈骚隐喻君子小人,还带有一些遗意。魏晋所作则“百无一二”,齐梁之时,“六艺尽去矣”。唐代二百年中,只有陈子昂《感遇》等作,尚可举出。李杜之作,“十无一焉”。然后指出:“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白居易对前代诗人的评价太苛刻了,但是注意到他所列举的这个序列,就知道他继承这样的诗歌观念是取法儒家经典,特别是《诗经》之意,为现实服务的。近代特别点出陈子昂《感遇》、杜甫的新题乐府,可见他的新乐府思潮的来源正式从杜甫而来。再次,和他的诗歌理论相合,他主张恢复周汉采诗的制度,观风俗、知薄厚。这和元结、等人的主张又是一致的。最后,为了实现他诗歌的功能,他主张这类诗歌写得要通俗易懂,不在词彩上竞丽。而且要“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这也和顾况的作法是一致的。可见,新乐府一派,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在创作上不外从《诗经》和汉乐府而来的。

在元结、顾况之后,沿习乐府而表达民生怨怀的,以张籍、王建为优,他们二人的作品被成为“张王乐府”,宋代以来,评价甚高。张籍和白居易、韩愈关系甚好,为两家所称道。他的乐府既有古题,又有新题。内容都能表现社会存在的矛盾,对贫寒士女的生活与遭遇给予同情。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说:“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艺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他的《野老歌》写农夫老翁的贫穷及其在赋税盘剥下的处境。本来“耕种山田三四亩”就已经是难以自给了,还要“苗疏税多不得食”,更让人可气的是收入官仓后“化为土”。宁让它烂掉也不为人所食,老翁只能收取山上的橡栗冲口粮。到最后,又把老翁和“西江贾客”的富贵、“养犬食肉”之间巨大的反差作对比,戛然而止。反应了中唐社会贫富不均、民生破产的现实矛盾。孟子曾经

10

批评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的现象,张籍的诗意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放大和对比中的尖锐化。此外《贾客乐》也写了工商逐利的富贵和农民耕作反而贫穷之间的不平衡,这是张籍的一个新见题材。《山头鹿》、《别离曲》对贫妇生活的反映,也很深切。

王建则擅长宫词,反映宫廷生活。他的乐府诗也是兼有古题、新题。其中《羽林行》写挂籍羽林郎的不法之徒,危害市井反而逍遥法外,得不到相应的制裁。这是在汉乐府《羽林郎》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的现实而写的。《当窗织》写织妇的悲惨生活。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 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顶有零落, 姑未得衣身不着。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叹息复叹息”是用了《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句式,而“园中有枣行人食”是起兴,其中有包含了劳作者与享用者不同这一矛盾性的现象,进而表现贫女辛苦织造却家人无衣的不平,点出租税对贫户的压迫和掠夺,最后,羡慕青楼女子的想法,所比非类,贫困和现实的不平对道德感的瓦解、对世风人心的激变,尖新而深刻。

在白居易之前,写“新题乐府”诗歌的还有李绅,正是由于他的标榜,引起了元稹、白居易的重视。他的《悯农诗》二首,是质朴近乎谣辞的作品,但感慨良深。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内容最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后来迁下邽(陕西渭南)。他五六岁学诗,九岁解声韵。早年经受过离乱,唐德宗贞元十六(800)年,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十八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周至尉。二十一年,为翰林学士。他在这一时期,积极用世,希图有所作为。大量的新乐府诗主要写作于这一时期。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格律诗四类,其中新乐府属于讽喻诗,实现

11

他“泄导人情”的政治目的。除了题为“新乐府”的五十首诗歌外,白居易的《秦中吟》是他在作周至尉时所作,也是反映京畿民生的篇章,属于讽喻诗的杰作。 白居易正式提出了“新乐府”的名字,用新题写实事,不求入乐,只求达义。这类诗歌涉及的内容很广,是研究中唐政治、社会的重要文字,甚至得到史学家的重视。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当时方方面面的弊政而发,如《卖炭翁》写宫市之弊,《红线毯》忧蚕桑之费,《缭绫》念女工之劳。《七德舞》、《立部伎》、《法曲》《五弦弹》等从音乐辨别政治治乱。《时世装》从服饰写当时世风。《道州民》、《蛮子朝》等篇章所忧在官吏将降,《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两朱阁》在戒佛寺。《李夫人》、《古冢狐》在戒女祸。这些方方面面,都体现了白居易的政治忧患。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流畅,力求意义显白。并且为了增强讽喻的效果,他也注意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首先,他注重对比中见出矛盾。例如,在《买花》中: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屋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文字渲染帝城暮春买花的盛事,最后从一个田舍翁独自长叹中揭示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鲜明对比,把富贵流俗和贫贱辛苦之间的“心理”之之间的矛盾强调出来。《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中军宴,走马去如云。 樽垒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从达官贵人赴宴享乐的场面,突然在最后两句点出“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