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变和中唐两大诗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历诗变和中唐两大诗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c3a6323968011ca30091f6

泪水竟然将池中的莲花浸泡而死,可见词中怨恨之深。这似乎是一种诅咒中的诗歌。孟郊的《游子吟》是传颂的名篇,相对而言,比较平实而厚朴。诗中借助慈母千针万线为游子缝制衣服的常见情景,揭示出密密的针脚缝入的乃是一片深情。最后以寸草幽心报得三春辉光的比喻来言志,有古诗的风格。

他在《赠郑夫子魴》中说:“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表达写诗过程中诗人对自然物象的主观裁夺和驱使。韩愈《荐士》中说孟郊作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而苏东坡则说孟郊作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煎。”《读孟郊诗二首》可以看到他的基本风格和写作心态。

属于韩孟一派的还有一位才高而时命困厄的青年诗人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人。出身皇室远支,虽然诗名很大,但因父名晋肃而不能参加科举,故而郁郁愁闷,曾为九品奉礼郎,死时仅二十七岁。 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中记载: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命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呕心沥血地寻章觅句,瘦骨通眉的羸弱病态,古锦囊的华丽和残破,都符合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李贺才名早著,又出身宗室,因此诗中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志向,少年英武的精神。《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一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簾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二

以问句激发斗志,以否定的态度质疑寻章摘句的书生形象,在边塞秋风、凌烟阁

29

英雄画廊的感激下,以男儿立功取万户侯的雄心斗志,重塑晚唐文人的少年精神。相对于初唐时期“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的壮语,这仅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致酒行》一诗表现了他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处境中,彷徨煎熬,于是想起了汉代主父偃以布衣之身寻求出路,困厄长安的故事,又想起了贞观时期马周以布衣之身上书太宗,困厄新丰的故事。零落栖迟中的等待和徘徊,希望与绝望同在,这样使得诗人的斗志和沉郁的苦闷纠缠在一起。此外,李贺有《马诗》二十三首,分别咏叹各种凡马龙媒,也都以寄托为上。他的《开愁歌》中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近似李白“拔剑击柱心茫然”感情状态,只是生活困窘以致马也瘦小如狗,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青春岁月里枯萎。他的《浩歌》中说:“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让人想起高适“一生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的句子。这些一方面表现了他心中的不平和郁结的苦闷,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诗中保留的初盛唐诗歌的精神力度。《雁门太守行》本是乐府旧题,他却用以写边塞对垒的雄奇氛围,成为名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以凝重的笔调,运用了黑云、甲光、秋色、深紫、红旗、黄金等带有色调感的意象,使得诗歌浓烈而又色彩斑斓。色彩意象之间的压抑、折射、映衬表现出边塞之上严阵以待的严峻气氛。出军临水,霜重鼓寒,末尾则用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直抒胸臆,表现出必死的信念。而黄金台、玉龙的珍贵都成为“死”的装饰物。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中说李贺的诗歌: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30

韩愈诗歌奇险而带有豪迈博奥之气,孟郊的诗歌奇险而带有刻苦峭寒之悲,李贺诗歌则奇险中带有绚丽虚诞之感。一方面李贺诗歌词彩华丽,云烟兰桂,金玉青紫等都求其质感。另一方面他常用鬼怪灵异、鸱狐木石等深林野物的种种诡变,使得诗歌充满“鬼气”。但是,当他把这种华丽的词调和神仙诡异的感受结合起来,反而受到奇特的效果,美艳凄迷,声情深切。《苏小小墓》写幽兰噙露,有如美人泪眼,又以烟花草松水风作为美人幽魂的裙裳环佩,这显然从楚辞设景物为居室,以幻觉求形神的想象中的来的构思。把死去的人化为优美的魂魄,展示为生前的起居形态,飘逸而神异。最后以风雨夕、油壁车、翠袖红烛的意境写香魂在孤坟细火中的思念。以浪漫的“神”的气息化去坟墓中鬼的幽怨和恐怖。最具代表性的是他表现音乐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中唐时期以弹箜篌闻名的梨园弟子,此是表现李凭惊天地、泣鬼神的演奏效果。当音乐响起,空山流云都凝聚不流,其幽怨的感觉让湘水中怨别的娥皇、女英泪洒斑竹。箜篌清脆的声响哀弹,如昆仑山上的美玉崩碎,凤凰鸣叫。芙蓉带露似乎也是在哭泣,香兰似乎也发出笑声。这些都是超乎视听之外的感觉,在想象式的幻觉中感受到音乐对神灵草木鸟兽的刺激。后半首写乐声对天神的影响。女娲补天的地方由于乐声而再次崩漏,天外飞雨洒来。深山中把此曲传授给神妪,致使老而垂死的鱼也跳波癫狂,瘦劲的蛟龙也飞腾起舞。砍树的吴刚也因为愁怨而靠在桂树上哀叹,月宫中的玉兔也在秋雨中忍受凄风孤寒。用一系列的想象来表现无形的声音效果,不取凡品,都是神物异类。而且这些神物异类也都失去了往日的情态,反而在哭、笑、愁、舞等反常的形态中力求诗意的变异。 杜牧说李贺诗歌中有一类“探询前事”的作品,所谓探询前事就是以生活的经验来表现古来传说的特殊情景。《金铜仙人辞汉歌》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汉武

31

帝当年受到方士的蛊惑,在建章宫前建立神明台,立金铜仙人,上承铜盘,收集夜露,和玉屑而服食,以求仙道。后来魏明帝曹叡派人将其迁往洛阳宫,因其过重而遗留灞陵。唐时大抵传说金铜仙人被拆卸迁离之时,留下清泪数行。李贺此诗就是表现这个故事,只是故事的主人公是金铜仙人。安息在茂陵中的汉武帝,曾经作过《秋风辞》,夜里听到寝园外马嘶人乱,晓来寻觅却不见踪迹。这是写魏官夜间拆迁金铜仙人的行为,近似盗窃。汉代宫廷园林中的雕梁画栋,桂殿兰、宫、花卉芳树,都在斑驳的土花苔藓中湮没了往日的光彩,残破中闪耀着昔日的辉煌。仅有的金铜仙人今夜也被卸载于车,迁移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于是,诗人以人间离别的真情体验来表现铜人离开根本故土时的凄凉感受。铜人不能闭眼,所以关东道上的冷风直射眸子,而他也流下了如铅的泪水,这符合铜人的形象。汉宫秋月的凄凉光影,徒自照耀着铜人离去,宫苑中的衰兰幽草,到在秋风秋月中摇摇地送别铜人。这些无情之物,写得如此有情,自然而然地写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最后以别后月色荒凉而渭城已远的情景写铜人的流连。以生活的经验来赋予一些耳目之外的神仙传说和古事史记,竟然成为有情有理的情节。这就算为“探询前事”的方法。

此外,李贺诗歌多有奇思异想,他甚至银河中也有流水哗啦啦的响声,所谓“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而已经成为神仙的弄玉清早起来,也要打理家务“秦妃卷帘北窗里,窗前植桐青凤晓”。看来天上种植梧桐,而凤凰栖息在树上,如同人间种树而鸡宿树颠一样。“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则仙人萧史还要从事耕种,只不过仙人耕种的是烟雾、种植的是瑶草、驱使的是龙罢了,人间耕种的是土地,种的是粮食,驱使的是牛马等牲口。他的《梦天》是一首表现奇思的作品。诗中写梦中升天游历所见月宫中的景象。秋月青天,碧空如洗,月中的玉兔也活了很久而衰老了,秋季的蟾蜍也因为清冷而难以忍耐,他们的哭泣是孤冷的处境中的悲秋。月宫中的宫殿半开,斜光入户,照亮粉白的墙壁。月亮像轮子一样在天上滚过,但是天空中的露水可能会沾湿月轮的边沿,因此月光也变得潮湿。月里的桂树下,也有花径香陌,而身戴环佩的仙女在赏花时也会在这里相逢。这四句是从人间想象天上,后四句则是想象从天上回望人间的所见。首先是时间巨变,沧海桑田的变换如同走马一样迅疾。其次是空间遥隔之后的巨变,神州九域就像九点烟雾一样渺小,而辽阔的海水只是倾倒在杯中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