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讲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文字学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fc432183b3567ec102d8ad6

作书名。

说文四大家

籀文的代表之二---先秦石刻《诅楚文》

秦王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败亡。 小篆代表作---峄山刻石 ?秦篆 书同文 ?字形规整匀称 象形程度降低 字形明显简化

?孟子“登东山而小鲁”

?皇帝立国 惟初在昔 嗣世称王 ?222字 李斯

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 遗传后世。(秦始皇)

小篆

又名玉筋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笔致遒健而得名。 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 李斯和“书同文”

?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 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 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也称秦篆和斯篆),作为标准文字。

?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 鲁迅: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

《说文解字》

?收字9353个 540个部首 一万多条竹简 ?三种字体:小篆 古文 籀文(大篆)

?许慎用古文指称早于籀文的古字体,认为孔子书写的古文本经书就是用的较古的字体。 (意在抬高古文经地位?) ?王国维认为所谓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各国的文字。 ?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540个部首

13

?第一次把六书做了定义,把每一个汉字用六书解释了一遍。

隶书特点 ?符号化

?笔画化 有起有落 有顺序 书写加快 ?变体字增加

隶变

?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利:使汉字趋于简单易写。

?弊:改变了汉字的象形面貌,汉字由形知音知义的难度加大。

?篆书以纵向取势,隶书以横向取势 秦隶(古隶) ?秦隶和汉隶

?程邈入狱创隶书

?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同时,“隶人”也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也被叫做“佐书”。

汉 隶(今隶)—今文字的开端 熹平石经

?汉石经 一体石经 ?东汉蔡邕 太学 ?46块碑石 ?字体方正平直

?儒家经典 ?《周易》《尚书》《鲁诗》《仪礼》 《公羊传》《论语》《春秋》

三体石经

?古文 小篆 汉隶

14

?三国魏正始年间刻 ?正始石经 ?魏石经 ?《尚书》 ?《春秋》 ?《左传》

术语解释 ?八分:

汉代成熟的隶书称汉隶,也称八分。字形上扁方而规整,用笔上有蚕头燕尾的特点。

?八分得名的原因:

书写字形较扁,笔画向两旁伸展,若“八字”分散。

?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比喻隶书长画起笔时,回锋

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雁尾。 (见熹平石经)

?隶书: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 ?草书:章草(草隶) 今草 行草 狂草 ?今草

是对章草的革新。 ?特点:

笔势连绵回绕, 偏旁相互假借。 ?我国最早的今草大师 东汉张芝 ? 东晋王献之? ?王羲之发扬完善

王献之《中秋帖》 ?“三希”(乾隆)

15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 为即 甚省如 何 然胜人何 庆等大军 ?“一笔书”

变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

?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 《三希宝帖》

北京故宫三希堂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书圣 王羲之 ?王珣《伯远帖》(行书)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 狂草

草圣&张颠---张旭 张旭《肚痛帖》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致 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冷哉! ?挥毫落纸如云烟 ?一气贯之

?粗细轻重变化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摹本) 尽善尽美(唐太宗)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人品与书品

?宋朝四绝(宋四家) 苏黄米蔡 蔡京→蔡襄

?清代傅山评南宋赵孟頫:“鄙其人则恶其书。”

大奸大才三罪人 蔡京 严嵩 秦桧 颜肥(点竖撇捺)柳瘦(横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