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学案提纲天津一中(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学案提纲天津一中(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01a1d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4d

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学案提纲

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必修1) 3 4 5 6 7 8 9(必修4) 10 11 教学内容 衔接教材(5课时) 1.1集合(5课时) 1.2函数及其表示(4课时) 1.3函数的基本性质(5课时) 2.1指数函数(7课时) 2.2对数函数(6课时) 2.3幂函数(1课时)章复习(1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课时)章检测(1课时)检测点评(1课时) 1.1任意角和弧度制(2课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课时)1.4正弦、余弦函数图像、性质、习题(3课时) 1.4正切函数图像、性质(1课时) 1.5函数y?Asin(?x??)的图象(2课时) 12 13 14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1课时)复习(1课时)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5课时)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课时)习题(2课时)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课时)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3课时) 2.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课时) 2.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课时)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课时)2.5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1课时) 复习 15 16

第一周 衔接教材

1课时: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2. 能够利用乘法公式对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3. 掌握利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熟记乘法公式. 难点:十字相乘法.

[来源学+科+网Z

第2课时: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习题课

【学习目标】

1. 巩固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在因式分解中的使用; 2. 了解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乘法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来源学+科+网Z

第3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与方程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3. 掌握韦达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 难点:韦达定理的应用.

学+科+网Z

第4课时: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求解

【学习目标】

1. 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掌握根式方程的解法,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

难点: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和取舍,同解方程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学+科+网Z

第5课时:方程与方程组习题课

【学习目标】

1. 落实和巩固各种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 2. 进一步理解同解变形的方法和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各种类型方程的解法.

难点:同解变形的准确性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第二周 1.1集合

第一课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

重点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 关键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第二课时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了解空集的含义;

3. 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重点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了解空集的含义

难点 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关键点

1.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A?B或B?A,.

AA?B还可以用Venn图表示. B我们规定:??A.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根据子集的定义,容易得到:

⑴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⑵子集具有传递性,即若A?B且B?C,则A?C.

2.真子集:如果A?B且A?B,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⑴规定: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⑵如果A B, B C,那么A C

3.两个集合相等:如果A?B与B?A同时成立,那么A,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即A?B.

第三课时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全集的概念以及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 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及给定子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重点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及给定子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关键点

1.交集定义:A∩B={x|x∈A且x∈B}

运算性质:(1)A∩B?A,A∩B?B (2) A∩A=A,A∩φ=φ (3) A∩B= B∩A

(4) A? B ? A∩B=A 2.并集定义:A∪B={x| x∈A或x∈B }

运算性质:(1) A ? (A∪B),B ? (A∪B) (2) A∪A=A,A∪φ=A (3) A∪B= B∪A (4) A? B ? A∪B=B

3.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作一个全集(Universal set),全集通常记作U. 4.补集: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 (complementary set), 记作:eSA(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

eSA?{xx?S,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SUAACUAeSA

第四课时 集合习题课

学习目标

1.加深对集合关系运算的认识

2.对含字母的集合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重点 加深对集合关系运算的认识

难点 对含字母的集合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五课时 集合作业点评课

学习目标 处理一周集合学习中的问题

第三周 1.2函数及其表示(5课时) 第一课时1.2.1函数的概念(1)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初步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4. 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重点

1.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初步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3. 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难点 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关键点

1.函数的定义:y?f(x),x?A.

2.函数概念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与对应法则. 3.函数的相等.

第二课时1.2.1函数的概念(2)

学习目标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求法; 重点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求法 难点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求法 关键点

1.函数值域的求法

2.函数的值域是由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确定的,因此,要求函数的值域,一般要从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入手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2)图象法;(3)配方法;(4)换元法。

第三课时1.2.2函数的表示法(1)

学习目标

1. 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2.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3. 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4.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分方法会求函数解析式;

5. 能熟练地画出函数的图像,领悟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重点

1.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2.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分方法会求函数解析式

难点 能熟练地画出函数的图像,领悟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关键点

1.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在表示函数的基本方法中,列表法就是直接列表表示函数,图象法就是直接作图表示函数,而解析法是通过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 2.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三种情况 ⑴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的关系式; ⑵已知函数的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 ⑶运用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3.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 注意:

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x的不同取值范围的并集;其值域是相应的y的取值范围的并集

第四课时1.2.2函数的表示法(2)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