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8含解析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8含解析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19ba1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4

2019年

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4)4

(5)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PO43-)=mol·L?1=1.3×10-17 mol·L?1,c3(Mg2+)×c2(PO43-)=(0.01)3×(1.3×10-17)2=1.7×10-40<Ksp [Mg3(PO4)2],因此不会生成Mg3(PO4)2沉淀。

(6)2FePO4 + Li2CO3+ H2C2O42LiFePO4+ H2O↑+ 3CO2↑

(3)温度是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但H2O2在高温下易分解、氨水易挥发,即原因是低于40℃,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4)Li2Ti5O15中Li为+1价,O为-2价,Ti为+4价,过氧根(O22-)中氧元素显-1价,设过氧键的数目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1)×2+(+4)×5+(-2)×(15-2x)+(-1)×2x=0,解得:x=4;

(5)Ksp[FePO4]=c(Fe3+)×c(PO43-)=1.3×10-2,则c(PO43-)==1.3×10-17mol/L,Qc[Mg3(PO4)2]=c3(Mg2+)×c2(PO43-)=(0.01)3×(1.3×10-17)2=1.69×10-40<1.0×10—34,则无沉淀。

(6)高温下FePO4与Li2CO3和H2C2O4混合加热可得LiFePO4,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PO4 + Li2CO3+ H2C2O42LiFePO4+ H2O↑+ 3CO2↑。

5、(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电解质: 明矾、氢氟酸、纯碱 ②胶体: 淀粉溶液、豆浆、墨水 ③酸性氧化物: SO2、CO2、N2O5 ④同位素: 1H2、2H2、3H2 ⑤同素异形体: C60、金刚石、石墨 ⑥放热反应: 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甲烷燃烧

2019年

A. 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④⑤⑥ 【答案】A

6、(2017课标Ⅱ)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 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

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 D.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判断。

详解: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

2019年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

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答案选C。

7、(2018届浙江省××市高三二模)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用ClO2气体制Na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

B. 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2ClO2+H2O2=2C1O2-+O2↑+2H+ C. 工业上可将ClO2制成NaClO2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 D. 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驱赶出ClO2,使其被吸收器充分吸收 【答案】B

【解析】A. 步骤a中,由溶液得到NaClO2固体,进行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和干燥,A正确;B. 吸收器中发生反应: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离子方程式为: 2ClO2+2OH?+H2O2=2ClO2-+O2+2H2O,B错误;C. 固体比气体便于贮存和运输,工业上可将ClO2制成NaClO2固体,C正确;D. 反应结束后,发生器中仍有少量ClO2,用空气可以将其排出,确保其在吸收器中被充分吸收,D正确。答案选B. 8、(2018届四川省××市高三第三次统考)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向KNO3和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A 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现象 结论 NO3被还原为NH3 -试纸变为蓝色 溶液分层,上层溶液氧化性:Cu>I2,白色沉淀可能为2+在Cu(NO3)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2019年 荡 呈紫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CuI 向2 支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前者无沉淀,后者有C 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AlCl3和MgCl2溶液,白色沉淀 振荡并静置 相同温度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KMnO4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l/LH2C2O4D 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 溶液褪色明显较快 Ksp[Al(OH)3]>Ksp[Mg(OH)2] 加有MnSO4的试管中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答案】C

【解析】A. 向KNO3和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有生成NH3 ,则NO3-被还原为NH3,A正确; B. 在Cu(NO3)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溶液分层,上层溶液呈紫色,下层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碘生成,则KI是还原剂、Cu(NO3)2是氧化剂,所以Cu2+氧化性强于I2,Cu2+有可能被还原为+1价,故白色沉淀可能为CuI,B正确;C. 向2 支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AlCl3和MgCl2溶液,振荡并静置,前者无沉淀,后者有白色沉淀,前者可能因生成的Al(OH)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而无沉淀,故无法判断Ksp[Al(OH)3]和Ksp[Mg(OH)2]的相对大小,C不正确;D. 相同温度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l/L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较快,说明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D正确。本题选C。 9、(2018届山西省××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硝酸镓在激光材料的制备中已成为重要的基础和主要原料。以废催化剂GCS(主要成分为Ga2O3、Cr2O3和SiO2)为原料制备硝酸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