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学原理-题库(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管理学原理-题库(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1a56b5af1ffc4fff47ac04

5

二、简答

1.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P27)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不易辨认。

(2)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是以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形成的,是自发形成的,不同于正式组织的硬性安排,人与人之间协调程度高。

(3)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而非理性侧面。相对于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社会关系的理性侧面、意识侧面、行为侧面,在非正式组织中更多地起作用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的因素。

(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2.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P28)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确定的沟通和理解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2)赋予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为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

(3)促进信息沟通。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沟通过程。

(4)维护个人的完整人格。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一定程序上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的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

3.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P25)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

这三个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1)协作意愿。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即日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工作积极性。

(2)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和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不管这种目标是明文规定的,还是隐含着的。

(3)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组织内部上下左右之间情报信息传递、沟通、反馈、处理的过程和体系。上述两种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联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把个别的、独立的行为结合为整体行为。

4.谈谈协作意愿(P25)

协作意愿是正式组织三要素之一,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即日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工作积极性。个人在组织中的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放弃完全人格性行为的自由和一定程度上个体行为的非个体化。个人协作意愿总体上的组织结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

协作意愿的强度变化范围是无限的,从消极怠工到投入全部力量都有可能。个人协作意愿的强度不是固定的、恒久的量,经常发生变化。

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由于为组织提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者相比较后的判断;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判断。判断的结果决定协作意愿的强度。

从组织角度看,协作意愿是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如何找到提供给个体的各种诱因和组织能够获得的成员努力之间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然,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也有消极、负面的作用。

6

5.谈谈正式组织的含义(P25)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概念包含的基本点是: (1)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个人作为组织成员行事,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

(2)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它是包含各种对立、利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

(3)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时间、空间、社会结合、质和量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正式组织所指的行为系统,是组织在一定的目标、计划、协调综合作用下有意识结合而成的集体化行为系统。

6.简述信息沟通的特点(P26)

信息沟通是组织内部上下左右之间情报信息传递、沟通、反馈、处理的过程和体系。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只有通过信息才能联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把个别的、独立的行为结合为整体行为。

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限度。1)因为信息沟通要借助于语言媒体,在语言的理解上会发生偏差,同样一句话,听着理解的意思未必就是言者的原意,因为双方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2)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过程中由下而上归纳概括的过程和自上而下理解阐释过程会导致信息失真。3)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者个人会有意或无意地修饰加工信息使之有利于自己。一般说来,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大。

7.简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P41)

(1)企业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生物有机体。企业作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组织,并非只能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也有能动地发挥作用的余地。1)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因素做出选择;2)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或影响环境。企业要适应环境而不能环境满足企业,这是企业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点。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市场环境最基本的关系是交换关系。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要通过交换才能获得,不管是资金、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还是技术、经验、知识、信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交换关系。同时,企业向环境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这种与环境的输入输出关系,两相比较能有所盈余,是企业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

企业环境管理,处理与环境中各种主题的关系,都需要企业做出决策或选择。以市场为中心对这些相关者或者主体进行分类,企业面临三种关系:1)与销售市场的关系。侧重企业的输出方面。2)与供应市场的关系。强调企业的输入方面。3)与政府的关系。

8.谈谈管理的含意(P33)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管理概念建立在组织理论基础之上。管理概念的基本点包括:

(1)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了组织或协助行为,就不存在管理。

(2)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的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3)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管理是以组织目标为协调出发点、依据和标准的有目的的协调行为。

(4)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是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 管理是组织当中的一种职能,它产生与集体协作活动的需要,产生于组织活动的需要,随着集体化组织活动的发展和进步而发展和成熟起来。离开了集体化的组织活动,管理就没有生存基础。

9.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何在(P118)

与传统的私营企业相比,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

(1)资本证券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特征,是通过资本证券化形成的资本集中。 (2)有限责任制。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与个人财产无关。

(3)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即股东委托董事会负责资产使用和收益,所有者不负责资产经营管理,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及其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管理。

(4)公司账目公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余分配表(或亏损弥补表)等主要财务报表,应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查核鉴定,在一定时间内公告。

信息沟通在组织中通常借助一定的结构和框架进行,组织结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信息沟通的手段对信息沟通过程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7

10.简述中小企业的特征(P117)

作为中小企业共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中小型。以经营规模为中心,从业人员、资本量、生产规模等多方面都具有中小性质,相应地,组织协调能力、资本调剂能力、市场支配能力也具有中小特点。

(2)强烈的个人色彩。经营管理以所有者个人为主体,企业行为的各方面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同样,企业的发展也是要受个人风格影响,受个人能力限制。

(3)单独支配。在中小企业内,大多数都具有单独个人支配倾向。

(4)所有权与经营管理合一。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造成单独支配的重要原因。

(5)组织不发达。由于规模小,多数中小企业组织仍处于原始发展状态,职能和阶层都处于一种不发达阶段。比起组织职能来,个人处于中心地位,因而专业人才使用、参谋职能等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手段的采用受到较大限制。

(6)企业经营的统一性、弹性及创造性。中小企业由于上述个人支配、两权合一、个人中心等特点,具有反应快、决策快、执行迅速,弹性,创造性、灵活性强等优势。

(7)人际关系色彩浓。中小企业由于人员少,日常接触频繁,容易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相互信赖、相互配合,信息沟通快,人际关系好,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11.谈谈中小企业适合经营的范围(P117)

(1)易于发挥个人能力,经营的自主性强。 (2)适合于适度规模的经营的事业。

(3)适合手工业的和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的行业。 (4)需求量小、需求品种多种多样的产品。 (5)不需要太大资本投入的项目。 (6)易于发挥人的创造性活动。

12.什么是模式转换(P285)

模式转换意味着组织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战略策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模式转换的四个步骤是:提出问题,探索变革,全面展开,模式重塑。

模式转换包含了企业组织在技术、市场、制度、管理方式等几乎所有的主要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说,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是有关市场战略、市场经营方面。

13.简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P277)

企业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充满了矛盾和变化,意识由于企业组织本身的地位和特点包含了各种矛盾的成分在内;二是由于企业内外均存在变化着的、打破现有平衡的力量。矛盾和变化是企业发展过程的常态。

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对内面对个人,对外面对环境。一方面要集合个人的力量,形成有目的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要适应环境,谋求自身的发展。这种特殊的性质和位置,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企业组织本身的矛盾因素:1)环境要求与组织内部要求之间的矛盾;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3)科学、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

企业的发展是带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有三方面: (1)企业发展带来企业与环境均衡的破坏。

(2)企业发展带来企业内部均衡的破坏。由于企业的成功和发展,规模矿大或者分支机构增加,原理适宜、稳定的管理体系和操作变得不适应,需要作出调整和修正。

(3)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例如伴随企业的发展所滋生的一些弊病,这些弊病会降低企业的效率,使企业失去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失去在环境变化方面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

所有这些,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8

14.简述企业发展与惯性(P279)

企业发展过程是一种打破常规,与各种保守力量斗争,克服惯性的过程。人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已经习惯了的方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东西。因此,企业发展过程还必须解决发展于惯性的矛盾。

企业发展当中的惯性,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人惯性。

(1)体系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体系和程序。存在于业务活动层次和管理体系层次。

(2)个人惯性。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观众、准则和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有思维和情感两个基本方面。这种惯性在一定程度以内是有意义的,它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内耗,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会成为一种发展变化的阻力。因为它消除了矛盾,使企业处于某种稳定不变的状态,缺少发展所需的创造性,缺少比较、竞争和刺激,缺少活力,不利于发展。

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随着内外平衡实现程度的提高,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有一种趋于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动态平衡、变革和发展过程管理,要处理好稳定和变革的矛盾,管理过程中要有系统和权变观念。此外,企业长期的积累和准备,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创新精神和高度责任感都是非常关键的。

15.说明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P69)

企业的经营资源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经营资源可分为通用性和固定性。

通用性指某种类型资源使用的范围。按资源的通用程度划分,企业经营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1)资金。2)物质资源。3)人力资源,4)信息资源。

固定性指某种资源在企业间可流动的程度。按照经营资源的固定性划分,可分为笃定资源和可变资源。 按通用性程度和固定性程度可对经营资源的类型进行归纳。

短期资金 原材料、土地 一般机械设备 一般流通网络 自有资本 固定性 非熟练劳动力 熟练劳动力 自制机械设备 系列流通网络 技术、顾客、市场信息、品牌、信用 经营资源的通用性和固定性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通用性高的资源一般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而且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而固定性高的资源,由市场上获得非常困难,它的取得需要一定的时间。通用性高的经营资源量比质更为重要;固定性资源的质比数更为重要。

16.说明多种经营的意义(P78)

多种经营战略,是一种将新产品开发经营和将市场开拓相结合的经营战略。在原经营产品基础上开拓新市场或在原市场领域内经营新产品,都不是多种经营。企业实施多种经营战略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速度效益。企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即为速度效益。速度效益通过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来实现,因为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可以有效利用未开发资源,优化产品成本结构,激发员工的士气。

(2)范围效益。与单一经营活动相比,多元化经营活动可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这就是范围效益。

(3)分散风险。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将企业全部资源集中投入某一特定的经营领域,往往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为避免风险,许多企业便采用金融投资界常用的分散投资策略,将全部资源分散投资于若干经营领域。这样一来,即使某一领域发生危机或亏损,还可以由其他领域的经营来弥补。

17.简述经营战略的特征(P52/170)

(P52)经营战略就是具体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经营战略也叫业务战略。经营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的战略层次。

经营战略通常发生在事业部或战略经营单位层次,重点强调公司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包括竞争战略与合作战略。

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