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中考化学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江苏中考化学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404b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4

分数不变,D正确。

二、化学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21. (5分)(1)A(1分) (2)H(1分) (3)E(1分) (4)D(1分) (5)B(1分)

【解析】(1)防盗门表面喷漆,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2)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可使用浓硫酸;(4)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能为人体补碘;(5)可燃冰、天然气和沼气都含有甲烷。

22. (4分)(1)4P+5O2===== 2P2O5(2分) (2)18(1分) N2(1分)

【解析】(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进入试管中的水体积为9 mL,说明该同学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9÷50×100%=18%;燃烧结束,试管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23. (5分)(1)OH(1分) (2)NaHCO3+HCl === NaCl+H2O+CO2↑(2分) (3)NaOH(1分) D(1分)

【解析】(1)碱溶液中都有OH;(2)碳酸氢钠与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无色,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钠,因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滤液中可能有氢氧化钠。检验NaOH的存在可用酚酞试液(溶液变红)、pH试纸(测得pH>7)、硫酸铵(与氢氧化钠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可用氯化钠,因为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两小题,共21分)

24. (10分)(1)铁架台(1分) 分液漏斗(1分) (2)2KMnO4=====K2MnO4+MnO2+O2↑(2分)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1分) (3)挥发性(1分) CO2+Ca(OH)2=== CaCO3↓+H2O(2分) (4)B(1分) E(1分)

【解析】(1)①为铁架台;②为分液漏斗;(2)用A装置制氧气,图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气体收集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4)电石与水生成乙炔,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微溶于水,所以收集乙炔宜选择排水法。

25. (11分)(1)提供水蒸气(1分) (2)2H2+O2=====2H2O(2分) (3)【实验探究】氧化亚铁(1分) 硫酸铜(或氯化铜等)(1分)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1分) Fe、Fe3O4(1分) 【探究结论】3Fe+4H2O===== Fe3O4+4H2(2分)【拓展创新】①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药品等(1分) ②AB(1分)

【解析】(1)本题实验目的是探究水蒸气与铁粉反应,硬质玻璃管中盛放铁粉,所以A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2)产生的气体能吹出气泡且向上飞起,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产生爆鸣,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3)【实验探究】因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而题中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在白纸上,黑色固体不变色,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亚铁;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取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某溶液产生红色固体,推测加入的试剂的硫酸铜溶液,铁粉与硫酸铜生成红色的铜,说明铁粉中一定有Fe;因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所以黑色固体中一定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所以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拓展创新】①乙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药品等;

高温

点燃

点燃

②棉花和粉笔疏松、多孔,能吸水和保水,A正确;芦荟叶、芭蕉都是富水植物,受热时水分易释放出来,B正确;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本身不含水,但受热分解生成水,C错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一小题,共5分)

26. (5分)(1)3.4(1分) (2)1(1分) (3)7.3%(3分) 【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0.6 g固体为杂质,所以4 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4 g;(2)第一次加入盐酸10 g,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4 g-3 g=1 g;

(3)设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73 1 g x

1001 g= 73xx=0.73 g

所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0.73 g

×100%=7.3%。 10 g

淮安市2017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化学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粉笔折断、棉纱织布、汽油挥发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B、D错误;木材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2.A 【解析】将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塞紧橡胶塞,易导致试管底部破裂,A操作错误;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伸入试管底部,慢慢直立试管并翻转药匙,使药品全部落在试管底部,B操作正确;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时,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处正上方,C操作正确;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D操作正确。

3.B 【解析】牙膏中含有的碳酸钙很难溶于水,将牙膏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A错误;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B正确;面粉不能溶于水,二者混合不能形成溶液,C错误;豆油不能溶于水,二者混合不能形成溶液,D错误。

4.D 【解析】饮用低温灭菌牛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人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C不符合题意;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性,不可用甲醛浸泡水产品,D符合题意。

5.D 【解析】定期用清水冲洗,易导致铁剑生锈,A错误;古代铁剑属于珍贵文物,不可让观众触摸,B错误;铁剑表面的锈斑是氧化铁,不可用盐水除去,C错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将铁剑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可防止其生锈,D正确。

6.C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2)×5=0,x=+4,C正确。

7.A 【解析】 A B C D √ × × ×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可使硬水变为软水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需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无色透明的深层地下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8.C 【解析】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符合可再生资源法,A相符;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成尿素,符合可再生资源法,B相符;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不利于保护化石资源,不符合可再生资源法,C不符;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符合可再生资源法,D相符。

9.B 【解析】分别将两种塑料灼烧,遇火即燃,火焰呈黄色,并有蜡烛燃烧时的气味

的是聚乙烯,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灭,火焰呈绿色的为聚氯乙烯,所以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A能达到目的;铜和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可用盐酸比较二者活动性强弱,B不能达到目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空烧杯,出现液珠的说明燃烧的气体是天然气,没有出现液珠的说明燃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C能达到目的;分别将等量高锰酸钾放在等量冷水、热水中,观察溶解的快慢,据此可知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D能达到目的。

10.D 【解析】水在光照、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并非质量比,A错误;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溶解,溶液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直到硝酸钾不再溶解,B错误;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当稀硫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红色沉淀和硫酸钠,C错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加水导致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始终大于7,D正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11.(3分)(1)④ (1分) (2)③ (1分) (3)①(1分)

【解析】(1)碘酒可用于伤口消毒。(2)石墨与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制作铅笔芯。(3)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12.(4分)(1)天平平衡(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质量为72.6 g或指针左右等幅摆动)(1分) 装置没有密闭(或气体逸出了)(1分) (2)①SO2(1分)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1分)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反应前左盘总质量为72.6 g,左盘装置为密闭容器,反应中无气体逸散,因此反应后天平平衡,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质量为72.6 g或指针左右等幅摆动),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装置为敞口容器,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从烧杯口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减轻,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根据各原子模型图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二硫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进一步分析可知:①X的化学式是SO2。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3.(4分)(1)硫酸铵[或(NH4)2SO4](1分) (2)加溶质氯化钾至不再溶解为止(或恒温蒸发至晶体析出)(1分) (3)28.6%(1分) (4)向热的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足量的氯化钾,有大量固体析出,趁热过滤(或向热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足量硫酸铵,有固体析出,降温至20℃左右,过滤)(1分)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60 ℃时,硫酸铵的溶解度最大。(2)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将40 ℃时氯化钾不饱和溶液制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氯化钾至不再溶解或恒温蒸发至晶体析出的方法。(3)t℃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 g,此时将30 g氯化铵加入50 g水中,20

只能溶解20 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4)根据题中信息类比分

20+50析,向热的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足量的氯化钾,有大量溶解度较小的硫酸钾固体析出,趁热过滤,或向热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足量硫酸铵,有固体析出,降温至20 ℃左右,过滤,均可得到较纯硫酸钾晶体。

14.(4分)(1)Fe + CuSO4 === FeSO4 + Cu (1分) (2)镁(1分)

(3)2H2 + O2===== 2H2O(1分) (4)①②④(1分)(多选、少选或选错均不给分)

【解析】(1)湿法炼铜的原理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2)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向火药中加入金属镁。(3)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4)该材料可用于飞机制造业,可知其具有的优点有:硬度大、密度小、耐腐

点燃

蚀,①②④正确。

15.(3分)(1)有机物(1分) (2)O2(1分) (3)CO2+Ca(OH)2 === CaCO3↓+H2O等(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题眼定位】

【解析】根据题眼定位的内容可知:X是二氧化碳,M是葡萄糖,Q是氧气,Z是水,Y是碳酸盐。进一步分析可知:(1)葡萄糖属于有机物。(2)氧气的化学式为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合理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

16.(4分)(1)分液漏斗 (1分) (2)气密性(或是否漏气)(1分) (3)D (1分) (4)CaCO3+2HCl === CaCl2+H2O+CO2↑(1分)

【解析】(1)仪器①为分液漏斗。(2)组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要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收集装置D。(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7.(6分)(1)①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1分) ②冷却至室温(1分) (2)①HCOOH===== H2O+CO↑ (1分) ②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1分) (3)浓氨水(1分) △装置简单或节约药品或环保(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1分)

【解析】(1)①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达到了白磷着火点,可知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活塞。(2)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酸在热浓硫酸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需在一氧化碳化学式后面加气体符号。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装置简单,节约药品且环保。

18.(6分)课题1 卤水中氯化镁含量高(1分) 课题2(1)盐酸(1分) (2)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三者缺一不得分,也可混有其他合理杂质)(1分)

课题3 【实验步骤】⑤玻璃棒搅拌或摇晃或振荡(1分)

【问题讨论】①稀硫酸反应最后的体积或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加入酚酞后混合溶液质量与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或稀硫酸的体积等。(1分) ②用水充分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1分)

【解析】课题1 海水晒盐后肚饿剩余溶液为卤水,卤水中氯化镁含量高,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镁。课题2 (1)向卤水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所得滤渣为氢氧化镁,滤液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的混合溶液。向滤渣中加过量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镁固体。(2)根据过滤所得滤液成分,可知滤渣表面存在的溶液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氯

浓H2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