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江苏省镇江市)(详细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江苏省镇江市)(详细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70e054aaea998fcd220e27

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从溶液中分离出,可采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B.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40℃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H4Cl>NaCl>NaHCO3

D.20℃时,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固体,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析出7.14g NaHCO3晶体

【答案】CD

【解析】NaHCO3的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采用过滤方法,A错;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B错;由图可以看出,40℃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H4Cl>NaCl>NaHCO3,C正确;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固体完全反应能生成16.8g NaHCO3,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66g,则析出固体的质量=16.8g-9.66g=7.14g,D正确。 考点30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

18. (2014年江苏镇江,18题)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

C.FeCl3、KOH、稀HCl、NaCl 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答案】BC

【解析】A中可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再采用互滴法可鉴别出NaOH,但KNO3和NaCl用组内物质无法鉴别,A错;B组采用溶液互滴法,可鉴别出四种物质,B正确;C组可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将另三种溶液分别滴入黄色的FeCl3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KOH,将剩余两种溶液分别滴入该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是稀HCl,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NaCl,C正确;D组应用互滴法无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错误。 专题六、图像类试题

19. (2014年江苏镇江,19题)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

【答案】C

【解析】ab段溶液质量未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铜与稀酸未发生反应,即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A正确;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增大,B正确;从c点到d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已完全,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铜,可能存在未反应完全的稀硫酸,C错;bc段发生的反应为铜、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D正确。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20. (2014年江苏镇江,20题)下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答案】A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碳和氧气,若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反应①为缺铁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反应①使铁的氧化物中增加了氧的含量,降低了铁的质量分数,C错误;整个转化反应的过程为二氧化碳在缺铁氧化物和高温条件下转变为碳和氧气的过程,D正确。 三、填空题

考点22 元素、原子构成、离子(包括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原子构成、离子) 21. (2014年江苏镇江,21题)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 ;(2)2个铝离子 ; (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2个一氧化碳分子 。 【答案】(1)P;(2)2Al3+;(3)CH4;(4)2CO

【解析】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 考点26人类重要的营养元素

22. (2014年江苏镇江,22题)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聚乙烯 B.活性炭 C.石灰石 D.浓硫酸 E.蛋白质 F.肥皂水 G.硝酸钾 H.硝酸铵 (1)用于食品包装 ;(2)可作复合肥料 ; (3)用于冰箱除异味 ;(4)溶于水能放热 ; (5)用于工业炼铁 ;(6)鱼、虾中富含 。 【答案】(1)A;(2)G;(3)B;(4)D;(5)C;(6)E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考点21 分子和原子

23. (2014年江苏镇江,23题)仔细观察下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10mL(填“大于”、“等于”、“小于”)。 (2)该实验说明 。

【答案】(1)小于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解析】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将小于10mL。 考点15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包括溶液的酸碱度)

24. (2014年江苏镇江,24题)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装置;

(2)图②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图③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PH (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过滤;(2)烧杯A中溶液变红(或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C中无变化);(3)2H2+O2 KOH 2H2O,变小

【解析】图①装置用直径不同的固体物质净化水,该装置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装置;图②实验中由于氨分子的不断运动,将使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图③为燃料电池示意图,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KOH溶液会变稀,其溶液的PH会减小。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25. (2014年江苏镇江,25题)新制Cu(OH)2与肼(N2H4)反应可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向红色的Cu2O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容器底部仍有红色固体。

(1)生成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u2O的化学计量数为2,其化学方程式为 ;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N2H4+4Cu(OH)2=2Cu2O+N2+6H2O;(2)Cu2O+2HCl=CuCl2+Cu+H2O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要配平;氧化亚铜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氯化铜、水和铜单质。 四、实验题

考点32 气体的制备

26. (2014年江苏镇江,26题)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与CO2相似,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 → →⑤(填序号);图中漏斗的作用是 ;烧杯中NaOH溶液的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3)CaCO3+2HCl=CaCl2+H2O+CO2↑;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④③;防倒吸(或增大接触面积,防倒吸);SO2+2NaOH=Na2SO3+H2O 【解析】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需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F装置比B装置最大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可将其先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由长管进入集气瓶(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将密度小的空气从短管中排出;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要用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剩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溶液倒吸,用漏斗做成安全防倒吸装置。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

27. (2014年江苏镇江,27题)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进行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①CaO+H2O=Ca(OH)2;② (写化学方程式)。

△ Ⅰ.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