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初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初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9b69028762caaedd33d49d

此,山东省在充分发挥交通、通信和互联网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层次和内涵。

首先要大力发展交通、通信和互联网等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全省应完善各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速、高铁等使各地区时间距离缩短工程的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好的缩短山东省东西距离,较好的带动鲁西经济带的发展,改善东西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大力发展通信、互联网技术,使山东省内各地区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推动经济产业信息化,促进各地经济发展。

其次,加快服务业的跨越发展,鼓励个人创业,支持企业创新,激发服务业的发展活力。打破行业垄断,支持银行、保险、教育、物流、医疗等服务业有效竞争,促进其合理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在资金、政策方面培育一些初创时期或者幼稚期新兴行业和支持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继续打造和推广山东旅游品牌,做好旅游业推广,注重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宣传,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发展创新型、应用型教育。无论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当今所需的是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山东省高校众多,2014年普通高等院校有137所,其中本科62所;山东省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是在全国前列,2012年省内院校和机构研究生毕业人数是22882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则超过46.5万人次。但山东省并不能称得上是教育强省,“211”工程院校只有三所,而且随着前几年并校运动,一些实用性、应用型的特色院校消失。如今,高校里多是理论教育,而实践教育不足,并没有有效的针对社会需求培养

人才,而且学生创新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必须改革,摒弃以前的那种高校只是教你思考、传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与企业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因此,只有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才能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人才基础,一方面利于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利于第三产业内涵的提高以解决当前“虚高度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解决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5.4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立与完善

加快推进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环境保护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倒逼作用,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对省内现有工业园进行集约化、集聚化和专业化改造提升;实施一批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企业共生发展的产业群;支持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广使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发展节能、节水、低耗、环保型设备,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对诸如建材、造纸、炼焦、化工、印染、制革、钢铁、水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的要求,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确保新上项目达到环境保护标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树立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的开发理念,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定

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相统一。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城乡间、区域间的生态协同保护机制,调动利益相关地域和条块分属单位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改、扩建工程,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改善,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加强城乡环境保护的联动与协作。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从总量上来看,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2014年GDP已达到397983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如果从部门分析或者是说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出口以及房地产业的拉动,大量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率的产业,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还占很大比重。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其产业结构变迁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之处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庆丰.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王可强. 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贺丹. 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4]郑晓.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D].中共中央党校,2012. [5]王兆生. 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

[6]吴剑雄. 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7]龚海林. 产业结构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8]郭佩颖.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

[9]郝新东. 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0]孙绪. 长吉图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1]李晶. 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

[12]胡美娣. 我国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3]沈蒙娅.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效应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

[14]王峰. 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

[15]廖素清. 长株潭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

[16]张玉哲.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1. [17]徐萍. 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

[18]王振华. 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4.

[19]顾翔. 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0]余亭.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增长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1]毛定祥. 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6,05:122-127.

[22]王理. 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兰州商学院,2007.

[23]景跃军. 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