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五:生物产业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五:生物产业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a0b82f7fd5360cba1adb5a

(OECD)在其发布的《2030年的生物经济:施政纲领的设计》中指出,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占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占36%,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占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从产业成熟度来看,目前生物农业最为成熟,如果转基因技术政策能够适度、适时调整,可加快其产业化;生物医药次之;生物工业潜力大,但仍需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制定生物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要立足长远,突出战略性,对部分具备条件的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化,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领域要提前部署研发。

《决定》给出了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指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因此,我们预计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生物产业的政策将更加考虑中国实际国情,从而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与重点,通过部署一批关键、核心、前沿生物技术,加快推进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技术的产业化,重点推进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的创新,保持生物产业年均增长在20%以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的方向可能是:

表1 生物产业“十二五”主要技术方向

细分领域 生物基础技术 技术鼓励和支持方向 优先支持人类基因组学、动植物基因组学、特殊微生物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重点支持人类、动植物发育的基因调控,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引导与支持生命科学与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与融合。 生物医药 加强生物诊断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切实提高对重大流行病、遗传病等疾病的诊断技术;加强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根据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需要,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 8

生物农业 优先支持转基因植物研究开发,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支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加强动物克隆及胚胎移植研究与应用;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生物激素、食品添加剂等新型产品;加速生物农业技术的研发及广泛应用。 生物制造 大力发展生物基产品,实现对化石原料的部分替代,实现对高能耗、高污染化学工业过程的改造。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 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代生物燃料(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以及丁醇、长链醇等)、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气化、生物氢、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 生物环保 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物资源化、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同时,预计国家将研判未来经济社会诸领域对生物产业的需求,超前部署发展一批生物前沿技术、下一代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如生物医药领域的靶标发现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生物农业领域的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生物制造领域的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炼制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

因此,我们建议地方政府和园区密切关注国家在生物产业方面的政策导向,并结合地方资源能力,选择有前景的细分领域进行重点扶持。

2.2 生物产业之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产业是在医药领域综合利用生物技术的产业,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制药、诊断试剂、抗体药品、血液制品以及疫苗等。

2.2.1 “十二五”发展预测

近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有700余家,2009年产业规模达到850亿元,同比增长24.6%。

9

随着新医药、生物育种等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2.2.1.1 政策利好持续

生物医药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出台政策的利好效应将一直持续。2009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明确了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年底前有望出台。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并将提出九大重点工程,着重扶持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有望提前实施,其中包括从宏观的新医改政策全面实施、基药扩展版、新版GMP、生物医药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到细化行业的《重大传染病专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新管理办法》、《中药注射液的689新技术标准》等政策,以及各地的生物医药扶持政策等。这些利好政策的集中出台,将极大改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2.2.1.2 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的垄断格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基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具有快速发力的支撑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生物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直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13多亿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随着新修订的医保目录的不断

10

完善,生物医药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

2.2.1.3 新药研制与技术创新是关键

新药研发创新与专利机制将得到加强。中国创新药比例偏低,目前每年审批的药品数量中90%是改剂型和仿制药,低水平重复情况突出。和目前国内市场上九成是仿制药相呼应的是,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投入高的也只有4%-5%,远远低于跨国制药企业。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国产创新药成长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生物医药产业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新药研制的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和药品仿制的低门槛,导致了企业在新药创新上进展缓慢。

不仅如此,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困扰着产业发展。最新数据显示,生物医药研发经费占医药产业整体研发经费的比重不到15%,发表论文占全行业43%比重,但其专利成果仅占了全行业的17%,而且这一比例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研发成果在论文和专利上比重差距较大的现状,暴露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的薄弱。

我国在制定《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也在酝酿出台《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预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亿扩大到105亿,单个药品开发项目的扶持资金规模从100至1000万不等,技术开发平台的扶持规模则从1000至6000万不等。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投入,将带动相关企业投资的大幅增加,从而极大加强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创新,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性不强、产业化偏弱的发展局面将有所改善。

2.2.2 产业结构分析

2009年,抗肿瘤药物、自体免疫疾病治疗药、抗糖尿病药以及疫苗类产品在生物医药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同时也是增长较为显著的生物技术药物。2009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为:基因工程药品占49.4%,诊断试剂占18.0%,抗体占14.2%,疫苗占9.4%,血液制品占9.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