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解析河南南阳邓州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解析河南南阳邓州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b94ba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9f

【点评】本题注重了探究实验的考查,同时在该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探究方法,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

13.【分析】(1)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判断物块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块排开两液体的重力关系;

(2)由图可知物块在两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根据p=ρgh比较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中物体悬浮,乙中物体漂浮,

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 所以,F浮甲=F浮乙=G,故B错误;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两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故A错误; (2)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 由F浮=ρgV排的变形式ρ=因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

所以,由p=ρgh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利用好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较为关键。

14.【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

(2)比较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最大功率;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进一步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范围;

(3)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可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故C正确;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2)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 IL=

=0.5A,

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

RL===12Ω,

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UL′=IRL=0.4A×12Ω=4.8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

U滑=U﹣UL′=18V﹣4.8V=13.2V,故C错误;

(3)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5A,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

=36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滑小=R﹣RL=36Ω﹣12Ω=24Ω,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大=UI大=18V×0.5A=9W,故D正确;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UL″=U﹣U滑大=18V﹣15V=3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

解得:R滑大=6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60Ω,故B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最大和最小阻值的确定。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分析】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解答】解:分析可知,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过雨滴的重心,分别沿两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表示,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6.【分析】本题要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时遵循: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在过入射点在法线面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光线小于入射光线,据此作出第一条折射光线;折射光

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由于此光线是由圆心O射出,当经过第二个折射面时,正好与该入射点处的切线垂直,因此第二次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作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掌握好反射和折射规律是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8分,共18分)

17.【分析】(1)根据实验2中的数据判定焦距的大小,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判定像的性质;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u=16.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凸透镜的焦距为f=8cm;第4次实验中,u=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同侧,虚像只能观察到,故应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这表明像距减小,即该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了,故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1)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近视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8.【分析】(1)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3)根据图示可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4)求得牛奶的质量m=m总﹣m1,再利用ρ=求得其密度表达式; (5)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则测得的体积偏小。 (6)根据密度公式变形m=ρV分析谁的质量较大。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3)根据图示可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40mL=40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