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地下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d7c00a25c52cc58ad6be0b

(1)、选点埋石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不得设在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距铁路50m,距公路30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 埋石

四等水准点采用的标石类型和适用地区见下表

埋石的具体材料以及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布设图形

利用水准网分别将高程引入主副井和竹山塘主斜井。

路线一是有已知水准点107-A4-A3-A2-A1-主副井的近井点最后到主井和副井 路线二是有一只水准点107-A4-A3-A5....-A41-竹山塘主斜井近井点最后到主斜井。 图形见表11

(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 路线度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环线 平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山地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6n 20√L 注:1.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工业长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1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个高程控制点。 2.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 (4)、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主要有:圆水准器的水准轴是否与仪器的旋转轴平行;十字丝横丝是否于仪器旋转轴垂直;望远镜视准轴是否与水准管的水准轴平行的检验与校正;

(5)、四等水准外业观测

1、 四等水准测量在一测站上水准仪照准双面水准尺的顺序为: ①.照准后视标尺黑面,按视距丝、中丝读数; ②.照准前视标尺黑面,按中丝、视距丝读数; ③.照准前视标尺红面,按中丝读数; ④.照准后视标尺红面,按中丝读数。

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均应在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读取。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类标准视后前视后前视黑红面黑红面所测检测间歇点高差型 线长度距差(m) 距累积读数差高差之差之差(mm) (m) 差(m) (mm) (mm) 四等 S3 100 3.0 10.0 3.0 5.0 5.0

数据处理。。。。。。

4.2.高程联系测量方案设计 (1)、导入高程方法

结合实际矿区情况,我们采用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 用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的原理如下

测距仪G安置在井口附近处,在井架上安置反射镜E(与水平面呈45o角),反射镜F水平置于井底,用仪器测得光程长S(S=GE+EF),仪器G至反射镜E的距离为l(l=GE),由此可得井深H为 H=S-L+△L

△L-光电测距仪的气象、仪器常熟等总改正数。 在井上、下分别安置水准仪,读取立于E、A及F、B处水准尺的读书e、a和f、b。则水准基点在A、B之间的高差为: h=H-(a-e)+b-f

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

(2)、本次测量应重复进行两次,其差值不应超过h/8000。 3.3、井下高程测量方案设计

为了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以结局各种采掘工作在竖直方向上的几何问题而进行井下高程测量,此次使用四等水准测量。根据要求,在水平或坡度角小于8°的巷道中进行几何水准测量,在坡度大于8°的倾斜巷道中进行三角高程测量。 (1)、选点埋石

井下高程点应设在巷道顶、底板或两帮的稳定岩石中、碹体上或井下永久固定设备的基础上。也可用永久导线作为高程点。所有高程点都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

高程点一般应每隔 300~500m 设置一组。 每组至少由三个高程点组成,两高程点间距离以 30~80m 为宜。

(2)、井下水准路线布设和井下导线路线一样 (3)几何水准测量

井下每组水准点间高差应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确定,往返测量高差的较差不应大于±50mm R(R 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以 km 为单位) 。如条件允许,可布设成水准环线,其闭合差不应大于±50mm L(L为水准环线的总长度,以 km 为单位) 。

相邻两点间的高差,用两次仪器高(或其它方法)观测,其互差不大于 5mm 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

水准测量高差的较差(或高程闭合差)不超过限差时,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值(或按测站数进行分配)作为测量成果。

(4)、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的垂直角观测精度要求见表12。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钢尺各量一次(以减少垂球线荷重后的渐变影响),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丈量仪器高时,可使望远镜竖直,量出测点至镜上中心的距离。

相邻两点往返测高差的互差不应大于10mm+0.3mm×τ(τ为导线水平边长,以 m 为单位) ;三角高程导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100mm L (L 为导线长度,以 km 为单位)。当高差的互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

三角高程闭合差可按导线边长成正比例分配。复测支导线最终点的高程应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高差及高程计算取位至毫米。 数据处理。。

五、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5.1、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所需参数的确定

本矿区各项测量的误差参数均根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的限差规定得到。

(1)、地面连接导线的测角误差:根据规程得测角中误差m?上=±5″。 (2)、连接导线量边及井下量边误差:采用拓普康防爆全站仪,其测距标称精度ML=±(2mm+2ppm*Dm)mm。

(3)、井下导线测角误差:根据规程得7\级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角中误差

m?下=±7″。

(4)、地面水准测量误差:按照规程限差求算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往返测的高差中误差

mh=±l20=±7mm 22 5.2、贯通相遇点在水平重要方向的误差预计

Ⅰ、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引起K点在重要x'上的贯通误差预计(地面采用GPS布网时的贯通误差,两近井点通视) 式中

AAmX上??mSABcos??

msAB——近井点A与B之间边长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