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0fb3f48852458fb770b5630

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了一种百宝纷呈,五色炫耀的风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运用了多种物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身世悲凉,孤独悲寂的心情。借花来抒情,其细腻的笔法,加上各种意象之间的重叠,使得全诗表现出一种美艳的特点,美艳中透露着自己的孤独寂寞,身世飘零。再如《锦瑟》一诗,通过繁复的象喻和片段意象的错落排比,使得全诗的意象和旨趣更加朦胧难以捉摸。往往让人们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旨和深层情感的寄托。

第二章、三位诗人咏怀诗各具特色的原因

三位诗人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所不同,首先和他们个人的人生经历

有关系。李白出生在盛唐,但是却命运坎坷,他幼时随父迁居,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漫游的生活。他一直向往入仕做官,天宝初做了供奉翰林,但是遭到权贵的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后几经流离,再未能做官。与李贺,李商隐不同的是,李白面对挫折,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思考过后又会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从而塑造了他浪漫不羁的性格。李白的政治抒情诗中,大多是抒发自己的雄心抱负,他用奔腾的气势和豪侠的气概,也向我们展示了盛唐积极奋发的精神。除此之外,李白还长时间的受道教的影响,他被后世称为诗仙,除去他的文章有种飘逸的风格外,还因为道教对他的影响。道教的思想的使其形成了一种放浪不羁的性格。正是因为李白的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他的道教修为让其思想和精神得到了升华,使得李白的胸襟变得更为开阔,眼界更为宽广,且总是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他将自己的性格与自己的作品融为一体,其文章总是呈现出一种壮阔之美、昂扬之美、雄浑之美。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他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豁达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处于中唐时期的李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

因其父亲名李晋肃,“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一些妒忌贤才的人,以此为借口,认为应避君父之讳,不得参加进士的考试。从此他便于考试无缘了。尽管韩愈写《讳辩》一文替他辩解,但也无济于事。但是为了维持生计,李贺只能作了个听

9

人指使,唯命是从的“从九品上”奉礼郎的小官。李贺也自命是个有才华的人,胸中装着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但是自己的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心中是何等的痛苦和不堪。李贺的不平身世也造就了他早熟的心态,在一次次现实的打击中,李贺变得更加的消沉郁闷,他的作品开始表现大量的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思想感情,其诗中“死”字就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充分表达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无可奈何。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他的作品是有直接影响的,从开始的愤懑、感慨到渐渐的变得麻木,变得无可奈何,让李贺的心中变得更加的黑暗,其作品中大量色彩的运用和鬼魅形象的塑造,让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幽暗昏昧、奇崛冷艳的形象特点。

李商隐和李白、李贺一样,他历经了人生的坎坷,在困难面前,表现的郁郁寡欢。李商隐的一生夹缠在牛、李党争之中。他在政治上似乎更佩服李德裕一些,但是却先受知于令狐楚,又受李党的王茂元任用为掌书记,并娶其女,两党都拉而不用,以致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难以自控的人生际遇,让他的文章充满了朦胧感,在朦胧隐晦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身世飘零,饱受了人间的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感情显得特别的脆弱。“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的不幸,给诗人带来了毕生的怨愤,从而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诗篇。他的诗歌将自己的身世不幸和他对晚唐命运的忧思相联系,变成了哀戚顽艳。带有浓郁的感伤情绪,给予了他的诗作带有特殊的美感。

由此可见,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的身世、经历等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那么的才华横溢,那么的天真浪漫,在时事面前又显得那么的脆弱。但是他们不一样的面对现实的心境,又造就了他们咏怀诗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结

三位诗人在对理想的不断追求中,饱受了现实的摧残,在对梦想的追求和遭遇的现实的苦闷中,造就了一篇篇饱含个性色彩的佳作。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一时跃然于笔端,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不朽的神话。

参考文献: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M].四川:巴蜀书社1996年版

10

霍松林、林文龙,《唐诗探胜》[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张海鸥《唐名家诗导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乔象钟《李白论》[M]齐鲁书社1986年04月

赵忠《李太白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6年10月版 王琴《唐诗宋词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桂芝《李商隐全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年版 刘逸生《李商隐诗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 祖性《李贺诗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 李贺《李贺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版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李贺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 李淼,李星《唐诗三百首译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王瑶《李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译文: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anguish

---Li bai, LiHe , li shangyin's lyric poetry

Name: YuPengLe student id: 200721010343 guide teacher: KongYingMin

Abstract:li bai, LiHe, li shangyin three talented, self-confidence, romantic genius levels of bard, they for the motherland, with full of love for the people, want a joash his talent and aspirations, but in reality in

11

front, in a meeting of blow before, and their hearts, and with anger poured himself pencil-and-paper to all of life's thinking, for social discontent, about his experience of rough encounter indignation. They similar experiences let their political lyric poem all has big like the same substance, but life experience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is different, by let them each other's lyric poetry in the emotional tone, lyrical methods, artistic expression has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hree poet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lyric poem was presented.

Key word :lyric poetry indignation romantic social reality

意见:

1, 2, 3,

文中有些引文没在注中注明,认真查找,把注释补充完整。 第二章内容略显单薄,应适当充实内容。

认真修改错别字,病句,争取下一稿不出现错误。

4, 注和参考文献格式请参考下面两例的格式修改(注放在文末,注必须列出

页码;参考文献页码不作严格要求):

沪安顺.春秋卿士辞令与战国策士辞令异同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4):52.

袁世硕.中国文学史(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