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25ff8a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b

精品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口腔111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D 5. A 6. B 7. D 8. B 9. C 10. B 11. A 12. C 13. C 14. D 二、填空题 1. 中国

2.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 3.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4.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6. 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三、名词解释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四、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生理表现和病理表现。

基本功能 生理性表现 病理性(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抵御、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等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 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成分耐受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2.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固有免疫的特点是:生来具有,可遗传,相对稳定;作用无特异性;应答迅速,在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但无免疫记忆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后天获得,不可遗传;作用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在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D 5. D 6. A 7. B 8. A 二、填空题

1.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2. 骨髓,胸腺 三、名词解释

1.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可编辑-

精品

2.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的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免疫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所组成。

2. 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其中,骨髓的主要功能为:(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为:(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3. 外周免疫器官由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其中,淋巴结和脾脏还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并分别对淋巴液和血液里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异物有滤过作用;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主要针对经黏膜表面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产生免疫应答,在局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章 抗原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D 5. B 6. D 7. B 8. B 9. D 10. A 11. A 12. D 13. D 14. A 15. D 二、填空题

1. 抗原性,免疫原性 2. 免疫原,抗原

3. 异种,同种异体,自身成分

4. 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宿主因素,免疫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5. 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 6. 顺序(线性) 构象(非线性)

7. 胸腺(T细胞)依赖性,胸腺(T细胞)非依赖性 8. T细胞,B细胞

9. 构象,线性,抗原肽,线性

10. 隐蔽抗原释放,自身组织细胞改变或修饰 11. 血型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三、名词解释

1.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TCR)、B细胞(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能与之结合,发挥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2. 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3.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指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4. 表位/抗原决定基: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可编辑-

精品

5. 线性表位:是指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的表位,又称为顺序表位。

6. 构象表位:是指序列上不连续性排列的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也称为非线性表位。

7. 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8. 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是指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辅助的抗原。 9. 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10.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 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5%~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12. 佐剂:指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四、简答题

1.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为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2. 抗原的异物性的主要表现为:异种物质(抗原),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就越强;同种异型抗原,如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自身抗原,如自身成分发生改变、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的自身成分暴露等,这些成分也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视为异物。

3.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包括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宿主方面的因素和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等。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和物理状态;宿主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背景、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主要包括抗原的剂量、免疫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以及佐剂的类型等。

4. 动物免疫血清对于人的两重性表现在:

(1)动物免疫血清是特异性抗体,在人体内可中和相应外毒素,防治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是异种抗原:可刺激人的机体产生抗动物免疫血清的抗体,致超敏反应。 五、问答题

1.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 5~17个氨基酸/5~7个单糖、核苷酸

12~17个氨基酸(CD4+T)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或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可编辑-

精品

2. TD-Ag与TI-Ag的特性比较

TD-Ag TI-Ag 组成 B细胞和T细胞表位 重复B细胞表位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免疫应答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 IgM 免疫记忆 有 无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C 4. C 5. C 6. B 7. B 8. B 9. B 10. B 11. A 12. C 13. C 14. D 15. B 16. B 17. D 18. C 19. C 20. C 21. D 22. A 23. B 24. C 二、填空题

1. 重链/H链,轻链/L链,二硫键 2. α,μ,γ,ε,δ

3. IgG,sIgA,IgM,IgE,IgG 4. κ,λ

5. Fab,Fc,F(ab’)2,pFc’ 6. CH1,CH2,CH2 7. IgM,sIgA 8. J链,分泌片/SP 三、名词解释

1. Ig:又称抗体,是B细胞接受Ag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Ag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2. HVR或CDR:即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在Ig的V区中,H链和L链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它们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

3. 抗体的调理作用:指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FcγR)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 ADCC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表面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5.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的只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分泌的特异性抗体。 四、简答题

1.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呈“Y”字形)。在重链近N端的1/4或1/5区域、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为V区,其余部分称为C区(其氨基酸序列相对保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