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小学科学教师素质提升二级培训内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葫芦岛市小学科学教师素质提升二级培训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59e339360cba1aa911da10

b、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

力。若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若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若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可以停留在水中任何深度。

c、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F、《摩擦力》(4年)

a、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b、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a)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

擦力越大。

b)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c) 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相同重量的物体,一般在滚动状态下比在滑动状态下产生的摩擦力要小。

G、《推和拉》(4年)

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b、推和拉都是力,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c、推和拉这两种力的用力方向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d、推和拉是物体间作用的两种形式,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托力。

H、《常见的力》(4年)

a、地球的引力:地球对于物体具有引力,物体下落就是因为它们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引

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

b、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物体距离地球地心的距离越近,受到的重力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

c、万有引力: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引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物体连线的

方向,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月球的万有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I、《怎样让小球动起来》(4年)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b、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c、要让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外力。 d、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所需要的力是不同的。 e、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

a) 平动:物体上任意两点连成的直线,在运动过程中总是跟它原先的方向保持平行。 b) 转动:物体上各点都绕同一直线作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叫转动。 c) 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经过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振动。

J、《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4年)

a、为了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外力,同时,为了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也需要对物体施加外力。

(3) 简单机械(5课)

A、《杠杆》(6年) B、《杠杆的平衡》(6年)

a、机 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简单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b、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转动,并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

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c、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d、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但它们仍然在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e、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f、描述杠杆的要素: 两 力:动力和阻力

三 点:支点、阻力作用点、动力作用点 两 臂:动力臂、阻力臂。 g、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h、杠杆的分类:支点在杠杆中间,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物理学里,这类杠杆是等力杠杆;第二种是

重点在中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第三种是力点在中间,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滑轮、轮轴与齿轮》(6年)

a、滑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

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

b、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c、滑轮可以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d、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广泛运用在起重机上帮助我们提起重物。 e、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f、滑轮和轮轴都是杠杆的变形。

g、轮轴是杠杆的变形,它的轴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和轴的周边分别是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在工作时,可以用轮带动轴,省力。当轴带动轮转时,费力。

h、齿轮:是机械传动中的一种轮缘上分布着许多齿、能互相咬合的轮子,它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D、《斜面》(6年)

a、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b、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重物。

c、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E、《研究自行车》(6年)

a、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b、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 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3、能量的表现形式:(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7课) (2)热现象(2课) (3)光的传播(8课)

(4) 简单电路(4课) (5) 磁现象(6课) (6) 能量的转换(2

课)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7课) A、《倾听声音》 (3年)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c、有关声音的知识:

a) 声音:一般指人耳能感觉到的空气的振动,即物体振动引起的空气压强的变化。

b) 声源:产生声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振动,所以他们都可以

是声源。

c) 声振动:我们把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能够引起人体产生听觉的振动叫声振动。 d) 频率:一秒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物体发声时都在来回运动,这种来回往复的运动可以用振动来表示。 B、《物体传声》 (3年)

a、我们可以听到声音,仅有声源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b、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必须依靠无线电相互传递声音。

d、一般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但真空中没有能够传播声音的媒介,声源的振动不能在真空中形成声波。

e、描述声波的特性有三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 f、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C、《自制小乐器》(3年)

a、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弹性好的材料更适合做鼓面。

c、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D、《声音与生活》(3年)

a、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b、噪声是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噪声的大小通常用它的强度来表示,用分贝作单位来衡量。

c、噪声一般分为两类:经常听到的可以预料的噪声和不能预料的无规律的噪声。 d、噪声一般超过60分贝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e、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a) 城市设立“禁止鸣喇叭”。

b) 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c) 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f、“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a) 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b) 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c) 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E、《声音的产生》(4年)

a、声源: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 b、发声部位:

a) 二胡、小提琴:弦的振动。 b) 笛子:空气柱的振动。 c) 锣、鼓:板、膜的振动。 d) 唱歌:声带的振动。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 F、《声音的传播》(4年)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声速: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c、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每秒(空气中)。

e、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固体中声波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传播,液体和气体中仅以纵波形式传播。

f、可听声波:20——20000赫兹。 次声波:0.001——20赫兹。

超声波:20000——200000000赫兹。 G、《乐音与噪音》(4年)

a、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2)热现象(2课) A、《温度计》(4年)

a、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 记作:℃

b、摄氏温度的规定: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c、摄氏温度的读法:例如,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d、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e、温度计构造: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红色(或银白色)液体. f、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

a) 规则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

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b) 规则2:在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是: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