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进学解学案 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进学解学案 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5b46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5

我感谢他的关心,却对他真空包装式的生活感到悲哀:他真不知道中国春节时有几千万民工运动在铁路动脉上?他真的对外面的生活隔膜到了这样的程度?知识让他丧失了获得那些对我们来说仅仅是常识的信息的能力。

爱默生是个背着十字架的学者和作家。他在黑暗的夜晚,举着火炬,他说这才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我不愿把我与这个充满行动的世界隔开,不愿把一棵橡树栽在花盆里,让它在那儿挨饿、憔悴。学者不是独立于世的,他是现今这个灵魂萎靡的队伍里一个执旗的人”。这是不是一记警钟呢?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晷(ɡuǐ) .(4)踬(zhì) .

(7)踵常途(zhǒnɡ)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2)爬罗剔抉: ....

(3)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4)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 .

答案 (1)占:具备。庸:用,被任用 (2)爬:爬梳。罗:搜罗。剔:剔除。抉:选择 (3)闳:大,这里指内容博大精深。肆:放纵,这里指文笔豪放 (4)类,一般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记事者必提其要 ...C.指前人之瑕疵 ..答案 C

解析 A项古义:史书类典籍。B项古义:古代传授经学的官员。D项古义:写,写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得?贪多务.?A.

?内立法度,务耕织?.

(2)佶屈聱牙(jíáo) ..

(3)闳(hónɡ) .

(6)卓荦(luò) .

(5)要其中(yāozhònɡ) ..

B.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

D.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

?先生,于兹有年矣?弟子事.?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左右具宜?长通于方.?C.

?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信于人?然而公不见.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 B

解析 B项侍奉。A项追求/从事。C项礼法/治国方术。D项表被动/指对自己怎样。 5.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补苴罅漏 .

B.《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C.名一艺者无不庸 .D.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答案 D

解析 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 6.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D.王安石

C.欧阳修 答案 A 二、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 (2)记事者必提其要,________________。 (3)沉浸郁,____________。

(4)先生之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纂言者必钩其玄 (3)含英咀华 (4)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 遗:遗漏 .B.登明选公,杂进巧拙巧:聪敏的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 .D.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訾:批评 .答案 B

解析 巧: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敏的人。是“杂进”的宾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成室者?各得其宜,施以.A.?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辙环天下,卒老于行?.B.??勤荒于嬉?业精于.?不以杙为楹?诘匠氏之.?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不济于用?文虽奇而.?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

解析 D项表转折,可是。A项用/因为。B项在/由于。C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到……去。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愈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作者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

B.作者旁征博引,引古论今,证明自己的遭遇并非有司用人不明不公之故,进而证明了是由于自己的才能有限造成的。

C.作者以反语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庸俗腐败,表现了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在黑暗现实中不妥协的精神。

D.所选文字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心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前文形成对比。

答案 B

解析 实际上,作者是反话正说,证明自己的遭遇非有司用人不明不公,是因自己才能有限,进一步证明的是“讽刺有司用人不明不公”这一中心论点。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译文:

(2)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文:

答案 (1)荀卿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

(2)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分的。

四、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沽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