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品类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商品品类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8b66dc02020740bf1e9b83

自由格式的布局能够被很好地运用,就会因为顾客感觉在家中一样,从而增加购物,进而使商店从增加的销售和利润中抵消增加的成本。这类布局如果布置不好,会给人卖场布局混乱不清的感觉。 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围绕文中企业的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实施品类管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品类管理;以下困难:忘了“以顾客为中心”,品类的发展缺乏规划,品类管理急于求成,实施中缺乏步骤性等展开叙述

2.从内部品类优化及外部品类竞争两方面论述实施品类管理的工作。

内部包括商品组合管理、商品空间管理、商品价格管理、商品促销管理、品类形象管理几个方面。外部包括品类组合、品类策略等方面。

(三)

1. 品类管理的八个步骤?

即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品类计划实施和品类回顾。

2. 常见的商品组合定价策略有几种?

(1)商品线定价策略 (2)任选商品定价策略 (3)附属商品定价策略 (4)副商品定价策略 (5)捆绑定价

3.品类管理与跨品类管理的不同点?

品类管理主要是考虑单个品类的品类管理的目标,战略和战术等。跨品类管理需要考虑该品类应该和哪些品类组织在一起,形成合力,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地需求,带来更多的跨品类的连带性销售。这时,就需要进行多品类部门的分析,战略和战术的制定,从多品类部门的角度开展品类管理。

4. 简述单品数量需要管理控制的原因?

(1)供应商价值取向导致单品数量过剩 (2)单品数量过剩对消费者的不良影响 (3)零售商必须控制单品数量 5. 常规性品类的特点?

(1)该品类的普通提供者;

(2)该品类是消费者每日需要的重要品类,该品类的提供提高了零售店的整体形象; (3)平衡销售量与毛利等生意指标;

(4)该品类的销售及利润占比与其所获得的相关资源比较接近。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论述零售企业对门店商品划分组群的常用模式?

零售企业对门店商品划分组群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总部-层级计划,该模式指企业所有门店只有一个总部层级计划的相同的商品组合。这种商品组合不能体现不同门店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差异。结果会导致库存成本增加,销售损失,更多的被迫降价行为。

(2)门店-层级计划,该模式指每家门店根据自己区域消费者需求特征采用不同的商品组合。这种商品组合过分强调和关注区域消费者需求差异的满足,形成了太多不同的商品组合,使得总部很难去得以有效的控制和施行。一家门店的模型不能够作为不同层级门店的样板。 结果会使得人力成本高涨,总部对门店的管理失去控制。

(3)门店群组-层级计划,该模式指产生一个可以进行管理的、有一定数量门店组成的统一商品组合,划分的不同的计划群来提供有限的、能满足多数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组合。结果是既可以满足不同的当地商品的喜好,也可以适当控制人力成本,同时总部可以实现对门店的管理和控制。合适的门店分组将产生一个可以进行管理的、有一定数量门店组成的统一商品组合,划分的不同的计划群来提供有限的、能满足多数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组合。结果是既可以满足不同的当地商品的喜好,也可以适当控制人力成本,同时总部可以实现对门店的管理和控制。

基于以上的考虑,大部分的零售商会选择进行门店群组-层级计划的模式来进行管理。通常,进行精确的门店群组的管理,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称作门店的属性信息:门店位置/区域属性(市场驱动)、库存量/季节性、人口信息、地理/气候带。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当地消费者的基本需求(需求驱动),在地方消费者需求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品类在每个不同的门店所产生的业绩。不同的品类在不同的门店可以归入不同的组合。通过对需求驱动的分析,我们往往可以更好的平衡不同品类,不同商品到不同门店的喜好和库存,获得最优机会,最小库存。 2. 单品数量过剩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小分类中过多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有时甚至是不公平的。供应商开发的满足顾客新需求的产品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蜂拥而至的跟随品牌一下子涌到消费者面前,对于任

何一个细分市场或者一个独特的产品定位来说,消费者并不需要很多的选择。比如,也许在某个细分市场上,消费者只需要三个不同的品牌就足够了,但是市场上却存在着十个不同品牌,其实在各个分类中几乎都有类似的情况。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是为了占领货架空间而开发的产品,以及那些没有做过市场和消费者分析,不能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更无法给消费者带来任何价值,但是这些产品却占据着零售商的货架空间,并耗费着消费者选择商品所付出的时间。此外,供应商那些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在零售商货架上,同样耗费了消费者的选择时间,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时间的花费对消费者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国内市场上几乎在各个小分类中都面临着产品和品牌过多的困扰,即便是消费者对此没有明显的察觉和反应。 四、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围绕品类管理8步骤中的以下5步骤展开论述

1.品类定义:织物清洁护理品类: 主要用于纺织机织物品的清洁与护理的日用化工产品。 2.品类角色定位:顾客(必备品)、零售商(现金流品类)、市场(必备品,高普及率商品,必须保证随时有货);

3.品类评估:5大机会点;

4.品类策略:提高客单价,刺激购买;

5.品类战术:商品组合(删除重复品项)、空间管理(关联性品类货架陈列)、商品定价(高低价格策略)、商品促销(消费者教育或其他);

(四)

1. 简述品类策略确定的流程。

(1)了解可用的品类策略,如提高客单价,强化形象,提高利润,吸引客流,减少缺货,刺激购买,教育,成本领先等;(2)回顾品类角色,在上述各项中选择吸引客流,强化形象,提高客单价,减少缺货;(3)回顾品类评分表,再细分选择出提高客单价,减少缺货;(4)产品策略,根据上述流程及目的确定最终的策略。 2. 什么是补货管理?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补货管理是指以最效率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提供正确的数量并将正确的产品运送到正确的地点。 3.常见的商品组合定价策略有几种?

(1)商品线定价策略 (2)任选商品定价策略

(3)附属商品定价策略 (4)副商品定价策略 (5)捆绑定价

4.影响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因素有商品因素、公司营销策略和消费者个体因素等。 5.品类销售量的增加来自于哪些方面?

(1)来自消费者对该品类的认同。 (2)来自购物者对该商店的认同。 (3) 品类中子品类的连带性购买。 (4)品类使用量的增加。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如何进行商品删除。

(1)商品类型分析,处在删除线以上的商品或者C类商品并不建议全部删除,需要考虑对品类多样性的贡献及是否是新品、是否脱销、价格有问题或者陈列有问题等情况。如果做过双ABC分析则CA商品与CB类首先考虑需要删除;此外如果还需要考虑其市场表现,即象限图中的市场赢家和全面输家。对市场赢家部分商品予以保留,对全面输家部分挑出新商品和脱销商品后继续进行分析。

(2)确保商品的多样性,为了确保删除的单品不影响品类的多样性,必须对品类按次品类、细分类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了解商品的贡献,从而做出商品取舍的决策。次品类单品排名。按次品类对商品进行分类排名,避免淘汰某个次品类的过多单品。细分类排名。细分类是指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的分类。某些品类(如家具清洁和护理品)因消费者需求广泛而使细分变得复杂,而某些品类由于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不多会比较简单。按细分类进行排名后,要检查删除全面输家中的商品后是否对细分类有较大的影响。按价格带、规格等其他指标进行排名,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商品表现。确定要删除的商品名单。当删除重复性商品时,如果某品牌大部分单品都列入淘汰名单,必要时就要考虑淘汰整个品牌,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

(3)考虑其他删除单品的原则。消费者对商品的忠诚度。某些商品的销售量不高,但是部分目标顾客对它却有很高的忠诚度,即部分人习惯于购买这个商品,且轻易不改换品牌。这部分人同时会在商店里购买其他商品。所以,可以考虑删除一些排名稍前而没有卖点的商品,保留忠诚度较高的单品以增加商品的多样性。商品的忠诚度数据可以从供应商或专业调查公司(如AC尼尔森和TNS)获得。满足商店目标顾客需求。品类策略必须和商店策略一致,才能保证商店按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