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abea08a6c30c2259019eba

应正确评价《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摘 要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旷世之作,可惜曹雪芹只写完了前八十回。而在最多的《红楼梦》续书中,高鹗续书能在众多续书中脱颖而出并成功的在世间广为流传并不是偶然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并说明高鹗续书的功劳,即它使“残璧”的《红楼梦》变成了“全璧”;它在一些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命运的安排上与前八十回基本相符;它对一些主要人物性格的描写也与前八十回基本一致。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出现和流传,不仅证明了曹雪芹的伟大,也说明了高鹗的成功。

关键词:《红楼梦》;高鹗 ;续书;功绩

自近代人们多方考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以来,红学界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于是形成了被红学界视为“红学爱好者至为关心的红学公案”[①]

一、 大体而言,历来带后四十回的评价有肯定否定之别。

肯定者,认为它使“残璧”变成“全璧”,并续成了这部伟大作品的悲剧性结局,特别是“黛死钗嫁”的爱情婚姻悲剧等故事已深入人心,为广大读者所认可,从而促进和扩大了《红楼梦》的传播和影响。故续书纵有小疵,亦难掩大善,可算是微瑕之玉。否定者,认为它是“恶札”、“狗尾续貂”,从根本上歪曲、篡改了原著的精神、思想和基本内容,甚至有人认为应把它“坚决割掉”。故续书虽有微善,亦难抵大过。其实,不管哪一种评价,以科学、客观并且公正的态度而言,都有偏颇。我们应该看到,后四十回一方面是高鹗在曹雪芹前八十回原著的基础上完成的;另一方面,残璧的八十回《红楼梦》亦借高鹗所续之后四十回而更增添了其艺术的光彩和魅力。关照这两个方面,应该说,后四十回是有成

有败、有得有失的。正如鲁迅认为的“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节末又稍振”[②],“是以续书虽页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②这种对后四十回的评价是客观的。我们对后四十回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成有几何、败有几何,或者有人认为的: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的偏颇见解。

更何况,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续书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高鹗所续的是中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文学作品了。一般优秀作家所具备的丰富的生活经验、进步的世界观和熟练的艺术技巧的修养,对于一个续书的作者而言,则有更高更特殊的要求。因为续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作者原著的限制和约束,所以续书作者所具有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必须与原作者所摹描的生活内容相同、相近或相似;续作者必须用比原作者更高更特殊的世界观去把握和理解原作的主题、内容和激动人心的思想力量,以及把握原作中众多人物形象变换和发展的逻辑规律;而且,续书作者必须具有与原作者不差上下的一副笔墨和相近似的艺术风格、艺术构思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只有如此,续书作者才能续出与原作无论内容、思想及艺术上浑然一体、形神俱似的文字来。理解了这点,或许我们才不会对高额及其续书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并将高鹗及续书看的一文不值了。童庆炳在《论高鹗续书的功过》中说:“续书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不理解这种困难,就可能会把续书一笔抹倒??”③。只有比较客观公正地对高鹗续书的功过作出正确的评价,并说明其得失之处,以此来认识后四十回的经验教训和艺术价值,这无疑对于研究整部《红楼梦》大有益处。

二、下面我就高鹗续《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功绩,就我的理解和认识论述如下:

(一)后四十回的第一大功绩就是:它使“残璧”的《红楼梦》变成了“全璧”。自此,百二十回《红楼梦》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而取代了“残璧”的《红楼梦》,在世间广泛流传。

首先,就版本在世间的流传及影响而言。百二十回《红楼梦》出现至今二百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广大读者读的就是它,感动的亦是它。至于残缺的前八十回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周转于少数几个研究《红楼梦》的人手上,对于整个社会根本没起过什么影响,更别说脂砚斋本了。它在未经出版之前根本没有公开过,只是被三五个“专家”在那里寻找曹雪芹是书中什么人,脂砚斋与作者什么关系罢了。所以,在《红楼梦》的流传过程中,长时期以来,对对社会产生过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者,惟有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能让多少读者掩卷而泣者,也惟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一种。百二十回《红楼梦》已作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而成为世间流传并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有机艺术整体。

其次,就《红楼梦》文本本身而言。前八十回虽然艺术水准很高,但它毕竟是一部未完之作,它的故事情节是不完整的,大多人物的形象、性格和结局的发展亦是不完全的,虽然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已对大多人物的性格和结局作了整体的预知性的总结。但对于《红楼梦》的广大读者而言,断了臂的“维拉斯”纵然很美,毕竟欣赏起来难免视觉和精神受阻,不能直接或完全地领略和感受其残缺背后的美。正是高鹗,在前八十回残稿的基础上,他不仅续成了比较完整的《红楼梦》故事情节,而且还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以及大多人物的悲剧结局作了比较成功的描写,特别是后四十回关于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不仅成就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悲剧高峰,而且它与前八十回基本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红楼梦》以它残存的前八十回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是文学史上的奇迹。高鹗一流所续写的后四十回竟然能达到乱真的程度,这也是文学史上的奇迹”[③]。就此而言,可以说,高鹗续成《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比较成功的。高鹗有功,后四十回亦功不可没。

(二)后四十回在一些重要情节的描写及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安排上基本与前八十回伏线暗合,并保持了“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的悲剧气氛。这是高鹗续书的又一大功绩。

十回对一些重要情节的描写:宝黛爱情悲剧。宝黛爱情在全书中处于最惹人注目的中心地位,这场爱情的成败也成为读者最为焦心的悬念。而且,《红楼梦》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通过宝黛爱情的悲剧来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特别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因此,宝黛爱情的结尾也与整个《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高鹗如何续写宝黛爱情的最后阶段,就成为续书成败得失的根本关键之一。也正是在这个关键性问题上,高鹗需成了“黛死钗嫁”的爱情婚姻悲剧,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纵然前八十回处处生花妙笔,而后四十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等文字散发着激动人心的巨大力量。多少读者为之掩卷而泣者,正是此等章回。舒芜言“如果抽掉了这个结局(宝黛爱情悲剧),一部《红楼梦》的感人力量,至少损失了一半??”[④]者,即是肯定了高鹗续书的功劳的,特别是高鹗续成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鉴于宝黛爱情悲剧在《红楼梦》全书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就这一悲剧本身及其意义作以下比较全面的独立的论述。接下来,就是高鹗如何继续这段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悲剧故事的结局了。后四十回一开始,高鹗先是对前八十回宝黛爱情悲剧的冲突有所缓解,悲剧气氛也有所淡化,使这出悲剧暂时趋于一种风雨来临之前的风平浪静,并描绘了宝黛二人自以为爱情就在眼前的幸福景象(悲哉!)。而从“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几回中,可以说,宝黛爱情的悲剧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的同时,“林黛玉焚诗断痴情”,在若有若无的婚乐中,林黛玉“魂归离恨天”,最后只留下了一句让读者永远猜不透的未完之语:“宝玉,宝玉,你好??”。宝黛爱情的悲剧达到了顶峰。或许,高鹗安排这样的悲剧故事情节与雪芹原意有所不符,确实曹雪芹也写过“莫怨冬风当自嗟”,“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以及“黄土垅中,卿何薄命”之类的话,透露出:宝黛爱情的悲剧,是源于林黛玉的薄命先逝。而且,前八十回文中关于钗黛和好的情节描写,我们也能看出,在曹雪芹的构思中,是要以:黛先死,钗后嫁的方式来解决钗黛之间的爱情冲突的。但是,高鹗将描写婚礼之“喜”与死亡之“悲”的两个故事情节安排在同一时间发生,这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