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b18f7dce2f0066f433225d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第1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l 复习笔记

一、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

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

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

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

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

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表1.1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角色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 领导者 联络人

描述 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性或社交性的例行工作 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 维持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律文件 范例 庆祝大会;状况查询;签署法针对下属管理的所有活动 感谢信,外部董事工作 1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周家伊,副秘书长张植、李明洋、曹传义、廖小满整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以获得好处和信息 信息传递角色 监控者 传播者 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作为组织内外信息的神经中枢 把从外部或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 发言人 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和结果的信息,以组织所属行业专家的身份出现 决策角色 创业者 混乱处理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革的方案 负责采取正确的行动 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 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行使责任

3.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4. 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1)有效的管理活动

其是根据管理者的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的。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2)成功的管理活动

其是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的。对于成功的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5. 有关管理者工作的总结

贯穿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和活动中有一条共同的主线:这些观点都认识到对人的管理的极端重要性。不管它被称为“领导职能”、“人际交往的角色”、“人际技能”,还是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及社交活动”,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

2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周家伊,副秘书长张植、李明洋、曹传义、廖小满整理。

处理各种信件与接触,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信息 处于信息交流的目的,把信件转发给组织;涉及向下属传递信息的各种言语交流 董事会议;向外界发布信息 制定战略,组织推动或设计改进方案的研讨会 召开研讨会 制定提成,寻求权威,做出预算,安排下属的工作 合同谈判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针对混乱和危机制定战略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了解组织行为学 1.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但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等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来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3)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而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还要在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行为。

2.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1)边缘性、综合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①多学科交叉性。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 ②多层次性。多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2)两重性

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它既具有与组织中人的行为生物性特征相联系的、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属性.即自然属性,又具有反映人的社会活动规律的社会属性,即阶级性。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 ①来自多学科性。

②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 ③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3)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应用性科学。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是属于理论性科学。这些学科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和掌握了组织中人的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3. 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之上。 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3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周家伊,副秘书长张植、李明洋、曹传义、廖小满整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1)案例研究法

该方法是对人、群体或组织的经历进行深入调查。它是一个叙述性报告,通常包括历史背景、存在的几个问题、成就、用于解决问题或产生成就的一些资源,案例研究通常含有许多细节,如组织的财务报告或个人的工作经历。研究者通常通过观察该组织、索要文件及采访个人来进行案例研究。 (2)实地考察法

该方法指研究者确定想调查的群体,并通过问其成员一系列的问题来收集数据。这一研究设计可能向销售经理寄调查表、打电话给秘书或去公司采访团队成员。 (3)试验室试验法

该方法设计建立一个人工环境,使研究者可以控制独立变量,并对相关变量予以度量。然后即可评估得出来的数据,看几个变量之间有无关系。 (4)现场试验法

该方法在试验室之外进行,具体用在各个企业组织中。

(5)数据采集法

该方法一般涉及下列因素组合:意见调查表、采访、观察和非反应性措施。 5.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组织中的个体行为;(2)组织中的群体行为;(3)组织中的领导与决策行为;(4)组织中的激励行为;(5)组织中的工作行为;(6)组织设计与组织发展(变革);(7)组织文化与组织建设。

6.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可控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可研性原则;(7)预测性原则;(8)科学性原则。 三、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行为科学,它在众多行为乖斗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对它有主要贡献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 (1)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解释,有时还包括对行为进行改变的科学,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2)社会学

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个体,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的社会系统。也就是说,社会学研究的是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人。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领域,但它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4)人类学

人类学是社会认识人类及其活动的研究。它包括人类的生理特性、进化史、地理分布、群体关系、文化历史和实践。 (5)政治学

4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周家伊,副秘书长张植、李明洋、曹传义、廖小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