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1dae6f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7

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据初步统计,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某某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温带亚洲成分也仅10种左右。这些成分表明某植物区系具有青藏高原快速隆起的典型特征,并与中亚高山有着密切的联

保护区为我国少有的无人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和我国大型动物的重要分布地,同时也是珍稀、濒危、重要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特别地,保护区是我国“高原精灵”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地和我国首个以保护为藏羚羊为目的自然保护区。据考察,目前该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1种,鸟类有61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兽类有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藏羚、藏野驴、野牦牛、雪豹、白唇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即藏原羚、盘羊、岩羊、棕熊、猞猁、兔狲、石貂、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有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即金雕、胡兀鹫、黑颈鹤,二级保护鸟类8种,即秃鹫、大鵟、红隼、猎隼、燕隼、游隼、鸢、藏雪鸡。

保护区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0 m左右,环境条件非常恶劣,全部属于无人区,没有人类居住,也没有放牧活动,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保存得原始完整,各种植被类型均保持着原生状态,同时也成为耐寒的高原动物躲避天敌和人类伤害的天然乐园。同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关键区域之一,自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强烈,构造运动十分活跃,自然环境演变急剧,生物迁徙、融合比较复杂,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物地理区系。保护区既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物种,同时又在该地区产生了许多新的种属,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保护区是青藏高原最集中、最大的湿地区域之一。是长江源区外流流湖区、东羌塘内流湖区和柴达木盆地内流河区的交汇地带,河水流域几乎遍及全区;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大小小的湖泊7000多个,其中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3个,湖水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高寒沼泽广有分布。是 “中华水塔”、“地球之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保护区内分布有现代冰川256条,冰储量816亿立方米;多年冻土分布站全区面积95%。某自然

6

保护区的冰川和冻土是我国巨大的固体水库,在涵养水源、防止气候变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的某保护区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加上植被稀疏,淡水缺乏,生存条件极差,自古就是无人居住区。而正是因为人为干扰相对较少,某才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保留原始状态和生态环境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保护区之一。神秘的某也带给人们一种向往,但是某腹地旅游的条件尚未成熟,一是对游客自身的身体条件要求太高,二是游客的到来必然会对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干扰。为了把神秘的某通过一种宣传的形式介绍给世人,让世人了解某,同时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某,同时让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2.生态宣教基地的建立能影响当地居民,使他们的思维产生变革,树立当地人的文化自信,使当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某可以成为经济致福和文化繁荣的有效工具。

3.生态宣教基地的建立可以成为格尔木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能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保护区长期以来依靠政府与社会捐款捐物维持生活,也不是长久之计。”某管理局党委书记才达曾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某生态宣教基地作为收费项目,可以为保护区筹集资金。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公众生态教育基地,做真正高端的开放。因此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旅游者也能通过宣教基地欣赏到某“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的魅力和某“苍凉、博大、雄壮、神奇”的景观。

4.科研、教学的需要

某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温度低,冻土、沼泽广布,交通十分困难,人迹难至。在这一广阔的高原平台上至今保存了自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隆升以来最完好的原始地貌景观、演变痕迹和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研究高原隆升、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发展、变化、新物种产生和进化等问题的理想场所,该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利用保护区的有利条件,与国内、国际的科研单位、专业院

7

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研究,对于探索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模式、研究高原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培养我国林业事业保护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8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环境

3.1.1地理位置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玉树州西北部,介于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总面积为450万 hm2,为我国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北以昆仑山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为界,南以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界为界,东至青藏公路109国道。建设地点在格尔木市建兴巷,交通便利,游客众多。

3.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某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核心部位一高原平台的东半部。昆仑山脉中段横垣于本区北部,并有布格达坂峰(某最高峰6860m)、五雪峰(5577m)、大雪峰(5863m)、马兰山(5750m)、巍雪山(5814m)等高大山峰。唐古拉山位于本区南部,其主峰各拉丹冬(662lm)为长江的源头。中部为某山和乌兰乌拉山两列起伏较小较平缓的中低山脉(5300m以下)和缓丘、阶地。在各山脉之间为广阔的湖盆、宽谷带,海拔4800一5100m。北部有太阳湖、卓乃湖、库赛湖、勒斜武旦湖和某湖等湖泊及其湖盆以及楚马尔河上游宽广谷地。南部有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雀莫错、马章错钦、苟鲁错等湖盆和沱沱河流域的宽阔谷地。西部与藏北羌塘高原贯通。境内西部较高,东部稍低,除少数中、高山峰以外,全区呈现高原宽谷平原、湖盆、台地和缓丘地貌,山地中冰缘剥蚀和夷平作用十分显著。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势高亢,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受地质构造控制,区内山地、宽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中部较低缓,西部高而东部低,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

建设地点地处柴达木盆地,开阔、平坦、干燥、日照丰富、降雨量少。 2.地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