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 名解+简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闻写作教程 名解+简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02a8edb8f67c1cfad6b8ea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一、名解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记者把采访中收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宏观上讲,新闻作品主要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大类。因此,广义上的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平路的写作。狭义的新闻写作一般仅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题材的写作。随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这两种文体之间逐步呈现出某种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趋势。 ·功夫在笔外

所谓的功夫在笔外,讲的是有关记者自身素质的问题,要加强新闻记者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想修养的提高。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其次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新闻写作涉及生活各个领域,需要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加强思想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简答

1、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由三方面因素决定:一是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时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新闻写作不仅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也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述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做“七分采,三分写”,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1)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新闻写作。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在前,写作在后,这是由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决定的。同时采访的质量决定写作的质量只有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采访,才能为记者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2)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可以指导采访活动,使记者的提问、信息收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总论(第二章—第七章)

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基本笔法 语言特征

第二章 基本原则—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简答

1、新闻写作真实性原则的内容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在新闻写作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也是第一位的要求。真实性,即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首先,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其中包括一确有其事,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三新闻中引用的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五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其次,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做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辩证统一,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有机结合,要做到多层次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事实发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只能到达什么程度,这些层次只有深浅之分,没有真假之分。 2、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如何避免新闻写作失实?

1)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第二,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第三,故意失实,是指媒体或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主要是由于报道者思想意识不端正和职业道德差引起的。例如,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节;为了政治宣传目的,刻意制造典型或任意拔高;往往在事实在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掩盖事实,隐匿实情;知情不报,只报喜不报忧。

第四,非故意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失实。通常表现有:思想方法片面,对报道事物的认识不够准确;知识不足;采写作风不严谨、粗枝大叶。

2)为避免报道失实应注意: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盲目跟风。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三,在写情节时严禁想当然。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材料。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材料、史料,要通过不同途径查询与核对。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并核对。要注意核对数字。五,描写要有分寸感。六,要注明新闻来源。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第三章 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一、名解

·用事实说话

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一般有两种表述:一是通过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和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二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这一基本方法有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即“说话”,是特指有目的的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观点、意见)。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这正是新闻报道特殊的价值和独特的作用。

二、简答

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2)第一,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即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应具有以下特点: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描述出来,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亲眼所见,增加可信性和说服力

第三,运用背景材料说话,就是通过灵活的使用背景材料,巧妙的表达记者的观点,用于对比,联想,及不同背景材料表现不同观点和综合立体的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第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访者者的原话。运用直接引语,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并且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说出的话

2、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写新闻是为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说话的意义。从大众传播学理论分析,办报纸,各种新闻媒介竞相涌现,就是了为了说话,为了通过新闻传播形成社会舆论,从而产生社会影响。

2)选择就是在说话。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旦进入新闻报道,只能处于被记者选择的状态,每条新闻都是客观事实经过筛选、过滤、组合、再现的作品,是主观的作品。 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说话”就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信息、表达倾向性和观点。

3、新闻写作运用哪几种方法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1)善于联想。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2)善于对比。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横向或纵向都可以,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选什么样的背景材料,反映出记者观察考

虑问题的不同出发点与立场。

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第四章 基本要求—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一、名解

·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关心这个事么?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么”这两个问题蕴含着对记者写作的最高要求,即牢固地树立读者观念。 ·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每一件新闻报道作品几乎都是“个体创造,集体完成”。记者进行采访与写作是个体劳动的方式,但是稿件采访前的选题策划,稿件写成后的编辑加工,主编审定直到见报,许多环节都包含集体劳动,这是组合产品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新闻报道在写作时单个成篇的,但发表时必须以组合的形式出现,这种组合的具体体现就是版面,由此带来版面观念。 ·“一次性消费”与“排他性”

“一次性消费”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了“排他性”,即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不知道的问题,后续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 ·硬新闻与软新闻

硬新闻通常指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要性的动态新闻形式,重在迅速传递消息。 软新闻则是简明软消息和特写,是一种注重引起读者兴趣和新闻形式,重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更多的强调人类的兴趣,强调娱乐。

写作方法上,硬新闻基本是倒金字塔结构,而软新闻的文体相对自由。 ·滚动报道与“分钟电”

滚动报道是以时间为线索,随着时间的前移,层层推进地报道事件的发展

“分钟电”是指在消息点头的时间处理,不仅表明了月、日、小时,而且标出了分钟。 ·“一眼功效”

新闻报道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一眼功效”,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在一瞥之中抓住读者,能够让他们一眼看懂,一见钟情。 ·“第二种翻译”

这是对新闻写作要做到通俗易懂的一种形象说法和一种有效做法,即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大众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的内容,特别对于专业性强的报道,如经济和科技报道。有人把做好“第二种翻译”的通俗化工作称为专业性报道的第二生命。 ·新闻官腔

新闻官腔是党八股式的公文语言或官式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是以往长期的“宣传模式”所留下的套话、空话或者说“行政行话”过多的毛病。新闻官腔在今天任然充斥着媒体。要解决这一问题,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