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0666c389eb172ded63b734

高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外贸经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2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建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引导地方和企业将发展外贸的重点转移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平常心看待速度和规模,以责任心对待质量和效益。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要完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技术开发。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出口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规范外贸经营秩序。贸易秩序混乱不利于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也减少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取的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 3.3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经济全球化使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影响贸易流向和利益分配。我国对外贸易要实现更大效益,必须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力争于我有利的国际经贸规则。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要求我们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进展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各种区域

贸易安排不断涌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自由贸易区谈判作为战略选择。如果我们不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加快发展的趋势,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近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迄今为止,我国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达到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进展比较顺利。今后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贸易安排,逐步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 3.4 追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主张在和平环境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在平等互利原则下与各国广泛合作;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谋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

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双边经贸关系。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和改善大国经贸关系,努力维护和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各种贸易摩擦。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健全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应对机制,制定全面、科学、长期、有效的应对战略;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还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可以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其经济发展,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还可以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有效规避贸易摩擦。

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做到趋利避害,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冰. 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进入11月份的全球经济

仍然笼罩在阴影之中。美国商务部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显示,美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了0.4%。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下滑,标志着长达99个月的二战以来美国最长一轮经济增长期就此结束。由于失业率持续攀升和企业盈利连续下滑,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下滑。在科技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双重打击下,美国经济正经历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调整。

在欧洲,一方面,欧洲一体化的整合仍然需要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根植于欧洲经济体系内部的福利国家制度使得欧洲的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2001年9月,伊福经济研究所制定的德国经济的\商业情绪指数\为85点,比上个月猛跌了4.5点,降至8年来的最低点。据2001年10月世界银行版《国际经济展望》数据,欧洲地区2001年预测GDP增长率仅为1.8%,2000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为4%。同时,通货膨胀率由1998年底不足1%升至2001年第二季度的3.25%。美国经济继续衰退、欧元汇率动荡、通货膨胀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三大隐忧。在亚洲,日本泡沫经济继续崩溃。日本的经济崩溃源于体系的先天缺陷,稀薄的资源禀赋使得日本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极弱。2001年9月,日本工业生产比8月份下降2.9%,较去年同期下降12.7%,创1975年5月以来最大跌幅。日本经济的衰落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它的复苏只能来源于经济规模的收缩。亚洲四小龙、东盟地区经济正受到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80年代依赖日本,90年代依赖美国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它们可能发生的危机又会进一步加强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全球经济正处多事之秋。

显然,全球经济正处在一轮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并且衰退的底部难以预测。

那么,此次全球经济的衰退对国内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国内的经济形势会不会随之恶化呢?

从总供给看,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国内持续低人力成本优势将使得国外资本加速流入中国市场。据外经贸部统计,今年1-9月,我国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858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8.14%,合同外资金额49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0.66%,创造了1996年以来同期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最高纪录。外资将在国内经济增长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外资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将使经济体系的运行更加有效。

从总需求看,我国城市居民在未来几年对汽车和住房的需求将持续上升。汽车的价格势必连续下降,各种税费比例也将降低。房地产方面,截至2000年底,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0.3平方米。今后五年,住宅建设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据测算,今后五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27亿平方米,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将增加到22平方米。这两个产业几乎是国内目前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它们的快速增长将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既然供给和需求的增长能够匹配,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稳定,度过此次全球经济衰退。 济出版社,2006.

〔2〕姜鸿.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我国的外贸企业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得到真正发展的,虽然速度比较快,但由于时间比较短,竞争不充分,再加上保护主义的掣肘,使得外贸企业的数量非常多,但规模却普遍比较小,治理结构不完善,网络不通达,相应的技术水平不过硬,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发达,缺乏核心竞争力。结果大家都在低层次水平上进行殊死搏斗,往往出现一家公司经营成千上万种商品,成千上万家公司经营同一种商品的经营雷同化局面,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