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教师版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全教师版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2ea74a6529647d272852e0

图(5)

②由一条曲线y?f(x)(其中x?0与直线)y?a,y?b(a?b)以及y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可由y?f(x)先求出x?h(y),然后利用); S=h(y)dy=-h(y)dy求出(如图(6)

aa知识结构

合情推理 推理 推理与证明 证明 间接证明 数学归纳法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比较法 直接证明 ?b?b 综合法 分析法 反证法

图(6)

③由两条曲线y?f(x),y?g(x)与直线

y?a,y?b(a?b)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可由y?f(x),y?g(x)先分别求出x?h1(y),

然后利用S=|h1(y)-h2(y)|dy求出(如x?h2(y),

a?b图(7));

图(7)

⑵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①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S,等于其速度函数v?v(t)(v(t)?0)在时间区间?a,b?上的定积 分,即S??v(t)dt..

ab②变力作功

物体在变力F(x)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F(x)相同的方向从x?a移动到x?b(a?b), 那么变力F(x)所作的功W?专题四:推理与证明 ?baF(x)dx.

1、归纳推理 把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证明(视题目要求,可有可无). 2、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检验猜想。 3、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通俗地说,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 4、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包括 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3 -

⑶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若集合M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

M ·a S ⑴虚数单位i;

⑵复数的代数形式z?a?bi(a,b?R);

⑶复数的实部、虚部,虚数与纯虚数. 2、复数的分类 复数z?a?bi?a,b?R?

从推理所得的结论来看,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⑴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⑵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实数(b?0)??纯虚数(a?0,b?0) ?虚数(b?0)???非纯虚数(a?0,b?0)?3、相关公式 ⑴a?bi?c?di?a?b,且c?d ⑵a?bi?0?a?b?0 ⑶z?a?bi?a2?b2

⑷z?a?bi

z,z指两复数实部相同,虚部互为相反数(互为共轭复数). 4、复数运算 ⑴复数加减法:?a?bi???c?di???a?c???b?d?i;

框图表示: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⑵复数的乘法:⑶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

?a?bi??c?di???ac?bd???bc?ad?i;

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

a?bi?a?bi??c?di??法. ⑶复数的除法: c?di?c?di??c?di? 反证法法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ac?bd???bc?ad?i?ac?bd?bc?adi(2)(推理)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导出矛盾为止; ? 222222c?dc?dc?d(3)(归谬)断言假设不成立;

(4)(结论)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类似于无理数除法的分母有理化?虚数除法的分6、数学归纳法 母实数化)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的一种方法. 5、常见的运算规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

*(1)z?z;(2)z?z?2a,z?z?2bi;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

*22(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3)z?z?z?z?a2?b2;(4)z?z;(5)z?z?z?R 题成立,推证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4n?14n?24n?34n?4 只要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6)i?i,i??1,i??i,i?1;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21?i1?i1?i2??命题,其中包括恒等式、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几(7)?1?i???i;(8)?i,??i,???i ?1?i1?i?2?何中的计算问题等.

?1?3i专题五: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9)设??是1的立方虚根,则

21、复数的概念 - 4 -

1????2?0,?3n?1??,?3n?2??,?3n?3?1

6、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平面:用来表示复数的直角坐标系,其中x轴叫做复平面的实轴,y轴叫做复平面的虚轴.

一一对应复数z?a?bi?????复平面内的点Z(a,b) mAn?n!;

?n?m?!n②An?n!,规定0!?1.

⑹组合数公式: ①Cn?m一一对应复数z?a?bi?????平面向量OZ n?n?1??n?2???n?m?1?或

m!

专题六: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基本计数原理 ⑴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类相加)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

mCn?n!;

m!?n?m?!0mn?m②Cn,规定Cn?1. ?Cn⑺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有顺序,组合无顺序.

mmm⑻排列与组合的联系:An,即排列就是先?Cn?Am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

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⑵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步相乘)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n个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

组合再全排列.

mAnn?(n?1)??(n?m?1)n!C?m??(m?n)Amm?(m?1)??2?1m!?n?m?!mn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个步骤有m2种不同的方

法……做第n个步骤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2、排列与组合 ⑴排列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

⑼排列与组合的两个性质性质

mmm?1mmm?1排列An;组合. ?A?mAC?C?C?1nnn?1nn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

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⑵组合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

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

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⑶排列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

⑷组合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n.

⑸排列数公式:

m①An?n?n?1??n?2???n?m?1?

⑽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

①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法(元素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

③相邻问题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个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 ④不相邻(相间)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元条件的元素,然后再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 ⑤有序问题组合法.

⑥选取问题先选后排法. ⑦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⑧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 ⑨分组问题:要注意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平均分成n组问题别忘除以n!. 3、二项式定理 ⑴二项展开公式:

?a?b?

- 5 -

n0n1n?12n?22?Cna?Cnab?Cnab?rn?rr?Cnab

?nn?Cnb?n?N??.

则设f(x)?(ax?b). 有: ①a0?f(0);

②a0?a1?a2?...?an?f(1);

n③a0?a1?a2?a3?...?(?1)an?f(?1);

n⑵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rn?rrTr?1?Cnab?0?r?n,r?N,n?N??.主要用途

是求指定的项.

⑶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

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当二项式的两个项的系数都为1时,系数就是二项式系数.如

在(ax?b)的展开式中,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

r为Cn,第r?1项的系数为Cnarn?rn1br;而(x?)n的

xf(1)?f(?1);

2f(1)?f(?1)⑤a1?a3?a5?a7?...?.

2④a0?a2?a4?a6?...?

专题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知识结构

展开式中的系数等于二项式系数;二项式系数一定为正,而项的系数不一定为正. ⑷?1?x?的展开式:n1n?12n?2n0?1?x?n?Cn0xn?Cnx?Cnx???Cnx,

若令x?1,则有

12n. ?1?1?n?2n?Cn0?Cn?Cn???Cn二项式奇数项系数的和等于二项式偶数项系数的和.

0213n?1即Cn?Cn?????Cn?Cn?????2

⑸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

mn?m式系数相等,即Cn?Cn; (2)增减性与最大值:当r?数Cr当r?n的值逐渐增大,

1、基本概念

⑴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如果事件A、B、C,其中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说事件A、B、C彼此互斥.

当A、B是互斥事件时,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

P(A?n?1时,二项式系2n?1时,Crn的值逐渐减小,2n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当n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第

2+1项)的二项式系数C取得最大值.当n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第

n2nB)?P(A)?. P(B⑵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事件

n?1n?1和+1项)的二项式系数22A的对立事件通常记着A.

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 P(A)?1?P(A).

Cn?12n?Cn?12n相等并同时取最大值.

⑹系数最大项的求法

设第r项的系数Ar最大,由不等式组?可确定r. ⑺赋值法

n2n若(ax?b)?a0?a1x?a2x?...?anx,

?Ar?Ar?1

?Ar?Ar?1特别提醒:“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就两个事件而言的,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是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因此,对立事件必然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也就是说“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