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三课时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三课时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36a43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9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三课时)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B.一般来说,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H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答案 A

解析 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A正确;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的控制,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H区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D错误。

2.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缩手反射中,缩手过程有化学物质释放 C.头部被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答案 C

解析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缩手过程中,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有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头部被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C错误;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D正确。

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反射弧由a、b、d、e、f组成 B.图中的c处能进行信号的转换

- 1 -

C.d处存在低级的神经中枢 D.f主要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 答案 D

解析 图中神经b上有神经节,因此b为传入神经,a、d、e、f分别为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由a、b、d、e、f组成,A正确;图中的c处为突触,能进行信号的转换,B正确;d处为脊髓,存在低级的神经中枢,C正确;f由传出神经末梢和有关肌肉、腺体组成,D错误。

4.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答案 C

解析 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以知道,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5.如图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BC段和CD段的距离相等,如果在肌肉处用电刺激,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BC段上传导的速度和在CD段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是一样的 B.D点接受刺激,则在A、B、C三处,都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 C.上图中的肌肉在反射弧的组成中属于效应器

- 2 -

D.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答案 B

解析 由于突触延搁效应,兴奋在神经纤维BC段上传导的速度比在CD段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快,A错误;据图可知,D点位于突触后细胞,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所以,D点接受刺激,在A、B、C三处,都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B正确;题图中肌肉与传入神经相连,属于感受器,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必须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

6.图1为神经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B可能为神经递质的受体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 D

解析 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外侧,则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神经细胞细胞膜上的蛋白质(A)可能是神经递质的受体,B错误;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依靠胞吐作用,C错误。

7.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

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 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答案 C

解析 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X为传入神经元,c为突

- 3 -

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元上的两个点。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8.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线粒体活动加强

B.乙酰胆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C.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 D.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答案 B

解析 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不会穿过膜,需要消耗能量,释放的神经递质扩散到组织液中,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9.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答案 C

解析 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所以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正确;从最左侧的图可以看出,在没有受到刺激时指针向右偏转,此时a处为正电位,c处为负电位,B正确;兴奋传导到a时指针不偏转,说明此时a和c处的电位相同,如果兴奋继续传导到b处,则指针应和最左侧的图一样向右偏转,C错误;结果表明,当兴奋传导到不同的部位,指针的偏转情况可能会不同,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D正确。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