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中学2015届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春晖中学2015届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7ceb07f5335a8102d220b0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入答案卡中)。

1.随着科技水平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真理是正确认识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是无条件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3.“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4.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5.“华南虎照片事件”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少谎言,重复多少次,有过多少修饰与强调,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对真理而言,谎言永远是谎言,假虎照最终也不能成为真虎照。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6.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是

①真理,能成为检验其他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②正确的意识,用于指导实践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科学,能解决实践中的任何具体问题 ④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

25

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1999年设立黄金周制度以来,弊端日现,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就“五一”黄金周存废问题,多个城市提出了不同意见,有意再现长假。2009年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五一”放假全套方案但被中央紧急叫停。这说明

A.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

B.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C.各自利益的不同决定了各省市不同的意见

D.真理只有一个,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相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二、主观题。

9.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0.辨析题:“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

26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回答1-3题。 1.哲学的智慧

①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以下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每个人都有世界观,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最一般问题的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世界观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对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回答4-5题。 4.“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5.“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7.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生活实践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回答8-9题。

8.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9.把“哲学上的斗争”看作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

27

A.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 B.哲学追求“头等智慧”

C.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哲学具有反思功能和概括功能 10.列宁讽刺唯心主义是“无头脑的哲学”,这是因为 A.唯心主义者是没有头脑的 B.哲学的发展不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C.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D.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可以离开人脑而存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 ①唯物主义往往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 ②唯物主义往往是不彻底的

③辩证法常常被唯心主义所束缚 ④辩证法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12-13题。 1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13.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围绕_____作出的回答。 A.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 B.思维决定存在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009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家单位联合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第一次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回答14-16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①科学性 ②系统性 ③实践性 ④矛盾性 ⑤革命性 ⑥现时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 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人生的根本指南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就在于它实现了这样 “两个统一”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

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原也。” 上述观点

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存在不足 D.具有辩证法思想 18.“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