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人简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书法名人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a286ea856a561252d36f8d

东汉至南北朝

1、钟繇

钟繇(151-230),河南长葛西人。魏朝官至太傅。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笔势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历代书家亦评为“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他的字,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面貌,为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惜真迹不传;宋以来的《宣师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及 《墓田丙舍帖》等法帖,都是后人的临摹本。钟繇学书十分勤奋,幼年曾向蔡邕、刘德升等求教,在外寻师访友,十六年从未返家一次。其刻苦与专一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2、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地位,谓为“草圣”。《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3、智永

智永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俗姓王。居山阴永欣寺。其书继承祖法,勤精于艺。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为妙品,云:“微尚有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内,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4、欧阳询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5、王羲之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日,他和谢安、孙绰等 41 人云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这是东晋士族贵族风流雅士的一次盛会,会后共计赋诗 37 首,辑为《兰亭集诗》。文中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感叹人事聚散无常、人生短暂不永。其中写兰亭山水映带之美景、写与会者悠然自得、幽雅大方之神韵的一段,下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最为后人所称颂。此外,又有《与会稽王笺》、《又遗殷浩书》等,表现了王羲之对国事的关注。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 2 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代表作品:

神龙兰亭、丧乱贴、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大

道帖。

6、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生于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三四四年),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公元三八六年)。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画,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与父并称“二王”。并精小楷,代表作《洛神赋》遒美如花,妙丽之极,为书中精品。 王献之传世书迹有《洛神赋》、《辞中令贴》、《鹅群贴》、《中秋贴》、《廿九日贴》、《地黄汤贴》、《鸭头丸贴》、《保母砖志》等为最著。 隋唐五代

(一)楷书: 1、褚遂良

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 2、柳公权

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楷书家。 3、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汇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代表作品有:墨迹《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传世,碑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元结碑》、《李玄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传世。刻帖有《争座位帖》等。后人集有《颜鲁公文集》。 4、虞世南

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唐楷代表人物。 5、薛稷

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睿宗先天二年(731)。字嗣通,蒲州汾阴人(今 山西)。唐代著名楷书家。

(二)草书: 1、贺知章

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玄宗天宝三年(744),字季真,又字维摩,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唐草书家。 2、张旭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 因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善草书,被人誉为“草圣”。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 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相传旭嗜酒,大醉,呼叫狂走,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为人豁达,嗜酒。有颠张醉素(怀素)之说。世号“张颠”。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列其书入神品,评曰:\如神 腾宵汉,夏

云出嵩、华、逸势奇 状,莫可穷测\。宋黄庭坚《山谷题跋 张旭千字文》云:\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明 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 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张旭不但精善草书,而《郎官石记》楷书。精劲严重,极为精能可爱。因他有厚楷书基础,所以他的草书虽一点一划,无不合乎规矩法度。楷书一点 根基也无,夸城其谈说能写草书,不亦妄载。

张旭传世的书迹有《肚痛帖》、《郎官石记》、《千字文断简》、《草书古诗四帖》、 《心经》等。

3、怀素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天庵” 。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艺术家。 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怀素传世的书迹不少。有《自叙》、《苦笋》墨迹及 《论书帖》、《东陵圣母帖》、《千字文》、《藏真》、《律公》等帖。

4、彦修

梁乾化时人。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 笔力遒劲,得张旭法。惜哉名不振于时。”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彦修草书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 5、孙过庭

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卒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字虔礼,富阳人,善草书。他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是,用草书写下了三千多字的书论名著《书谱》。

(三)行书: 1、李邕

生于上元二年(675),卒于天宝六年(747),字太和,广陵江都人(今江苏扬州),官 至北海,又称“李北海”。李邕被人称之为“书中仙手”,以行书艺术饮誉后代。 2、杨凝式

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5),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少师”。为艺术史上的一位奇人,人称“杨疯子”,行书大家。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颜杨”并称。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花帖》。杨凝式变晋,唐楷行书匀密成法,黄庭坚有诗指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后人以为善评。杨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有《卢鸿草堂图跋》,气势雄浑,极似颜真卿《祭侄文稿》。狂草《神仙起居法》纵横恣肆,《海岳书评》说其\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 快目\。他有一首《题怀素酒狂帖后》诗,可视为他自己书法创作的经验总结:“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他的书风直接影响北宋书坛,是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

其主要作品:

《韭花帖楷书》,麻纸,可视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 《神仙起居法帖》:小草书。 (四)隶书: 1、史惟则

生卒不详,唐广陵人(今江苏扬州),名浩,字惟则。与韩则木、蔡有邻、李潮并称唐隶四大家。 宋至明中 1、米芾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字符章,号襄阳居士, 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在唐、宋又称为“海宫舍人”,故世称“米南宫”。因举止狂放,又称“\米颠”或“米痴”。能诗文,擅书法,工绘画 ,精鉴赏。米芾的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行草著称。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划挺拔劲健;后法魏晋,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体势 展拓,沉着痛快,不践陈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以广泛吸收前人的长处为基础,米芾学习书法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临摹的对象由唐代颜、柳 、欧、褚上溯魏晋,更远追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其泛览博观、多方取 资是前人所罕见的。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但他在精熟古人笔法后,能扩充运用,成为自己的面目。在学古方面,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 代表作品有:

蜀素帖、召溪诗帖、多景楼帖、三诗帖、彦和帖、虹县帖、吴江舟中诗卷、张季明帖、真帖、丹阳帖 著有《书史》、《画史》等。米光宪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及岳珂所辑《宝晋英光集》,并存于世。 2、苏东坡

东坡居士的成就在书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排在首位(此排位并 不是根据出生前后的);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事实上,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象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惊天动地了。

代表作品有:黄州寒食帖、奉别帖、李白仙诗帖、啜茶帖

3、赵佶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1082--1135),虽说政治昏庸,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在书法上,他学褚遂良,薛稷的瘦劲,然后再秉之以风神,出之以飘洒,卓然自成一家,名之为\瘦金书\。贴上书法,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证明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

4、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 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