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练习第2单元 第7课 含答案 精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练习第2单元 第7课 含答案 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2c15ab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26

第二单元 第七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17( C ) A.怵.(cù)惕 恻.

(cè)隐 孺.(rú)子 B.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 C.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 D.荑.

(yí)稗 安宅.

(zhá) 荑稗.

(bài) 【解析】 A怵:chù,B要:yāo,D荑:tí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忽然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发端 C.我固.有之也 牢固 D.舜明于庶.物 众

【解析】 固:本来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E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解析】 A内—纳,B要—徼,C然—燃,D希—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18( A.???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非恶.其声而然也。??无羞恶.

之心,非人也。

C.???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樊迟未达.。

D.???我固.有之。??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A )

【解析】 两个“斯”都当“那么,就”讲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219( AC )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则盍反其本矣。 .

C.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解析】 都当“反省”讲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20( B )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解析】 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221( AC ) A.仁,人之安宅也。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

【解析】 都是判断句,BD是一般陈述句

8.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22( C )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由恻隐之心,推而广泛,孟子认为,人天生地拥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像天生地拥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一样。

C.“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说明仁义礼智是人本来就有的品质,不用刻意追求就能得到。

D.“万物皆备于我”是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我都能够思考、认识,所以天地万物我都具备了。

【解析】 “不用刻意追求就能得到”不对。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导学号 46924223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

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9.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解析】 然:同“燃”,燃烧。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D )

?观之?由是.?A.?是非之心?.

怵惕:恐惧 内:同“纳”,结交 要:通“徼”,求取 然:……的样子

?人也?无恻隐之心,非.?B.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井?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C.?

?天子能荐人于天?.

?者也?自贼.

D.?

?贼其君者也?.

【解析】 A项,前“是”,这;后“是”,对的,正确的。B项,前“非”,不是;后“非”,无。C项,前“于”为介词,到;后“于”为介词,给、向。D项,残害、损害。

11.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解析】 D项既是省略句,即“运之(于)掌上”,又是状语后置句,即“(于)掌上运之”。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12.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解析】 “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误,应是“唯心主义思想”。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导学号 46924224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美风仪,有

识度。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入。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寻征拜右宫伯。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时属大旱,涢水绝流。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翼赞成之。.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开皇初,拜太尉。三年五月,薨。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选自《周书·于翼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B.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C.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D.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太师,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三公之首。文中为加衔,无实际职权。 B.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C.出,此处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