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4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学案) 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4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学案) 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0abbca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6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答案:这首词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意思答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问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作答本题,着重比较两种版本的优劣。注意体会本诗写景的内容及作用,体会“将军”两句写人的内容及作用,于比较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先明确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解析:作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提示“相对静止的画面”及要求分析“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所以要重点体会第三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④。

- 29 -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天台山,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⑤标:山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答题时注意诗句如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即可。 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第二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