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的第一部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公共基础的第一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1c8af6ba0d4a7302763af0

第一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重大时事 一、单项选择题

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 C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 发展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 C )为中心不动摇。C. 经济建设 4.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 C. 先进性

5. 十六大重申,在世界多样化格局中处理国际事务的精神是C. 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6. 中国主导创建的国际组织是 B. 上海合作组织

7. 2004年3月11日凌晨,( B )发生了旅客列车连环爆炸的大血案,导致190余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B. 马德里

8.2004年5月3日,12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 C )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名中国工程师不幸遇难,另有9人受伤。据巴警方5月4日透露,已拘捕13名涉嫌参与这起汽车爆炸案的嫌疑人。 C. 瓜达尔港

9. 2004年5月14日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国会3月12日提出的总统弹劾案,使( D )恢复行使总统权力 D. 卢武铉

10.( C )号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7月1日零时12分按计划顺利进入( )轨道,成为首个绕该行星飞行的人造飞船。 (更多复习资料) C. “卡西尼”土星 二、多项选择题

1.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A. 立党之本 C.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它们:( ACD )。

A. 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C. 都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主题 D. 有着共同的逻辑起点、共同的科学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ABD )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 A. 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D.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4. 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它( ABCD )。 A.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先进文化是 B. 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C. 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6.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 ABCD )。 A. 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7.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决定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A.财政部B.农业部C.国家税务总局

8.2004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整了(ABCD )区域电网的电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2分。 A.华北 B.华中 C.华东 D.南方 9.2004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印度等过举行各种活动,纪念由( ABD )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 A.中国 B.印度 D.缅甸 10.2004年7月1日,“卡西尼”号飞船按计划顺利进入土星轨道,成为首个绕土星飞行的人造飞船。耗资33亿美元的“卡西尼-惠更斯”探索计划由( BCD )联合实施。 B.美国宇航局C.欧洲航天局D.意大利航天局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D.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4. 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D.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5. 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时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 )。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9. 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A.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10. 享乐主义是 B. 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ABD )。 A. 它提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D. 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点表明: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4.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A.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B. 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6. 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C.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7. 关于实践,正确的说法是: ( ABCD )。

A.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活动

B. 一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在的实践是过去实践的继续和发展,而任何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当时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C. 人的实践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自觉活动

D.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

8.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9. 经济基础决定上是层建筑,这是因为( ABCD )。 A.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