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2f23d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8

.

厚3.80~4.20米,平均厚度4.10米,顶板埋深1.20~1.70米。比较稳定而连续分布全场地。

③淤泥质土:深灰色、黑色,含腐烂的朽木,很湿,呈软塑状。压缩系数a1-2=0.86(MPa-1),属高压缩性土。层厚2.50~3.60米,平均厚度3.00米,顶板埋深5.30~5.70米。比较稳定而连续分布全场地。

④角砾:灰~深灰、褐黄色,物质成分为玄武岩、白云岩组成,一般呈次棱角状,粒径>20mm占19.45%,20~2mm占47.45%,2~0.5mm占4.5%,以泥质、砂类呈镶嵌式胶结,固结密实程度为稍密状。厚度2.80~5.50米,平均厚度3.91米,顶板埋深4.80~8.30米。稳定而连续分布全场地。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表 工程地质 岩体地层岩 组 结构 代号 编号 名称 类型 岩性组合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松散,透水性较强,力学强度差低,不能做一般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淤泥质土工程特性较差,易造成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其他土层工程特性较好,力学强度有差异,经验算处理后可做一般建(构)筑物地基持力层。 中等风化,锤击声清脆,力学强度较好,饱和单轴抗压强度50-60Mpa,弱风化状态下,岩体稳定性较好,是建(构)筑物的良好地基。切坡、开挖条件下与边坡岩顺层不利组合时,易产生顺层滑坡、崩塌。 素填土(含耕植土):为褐Qme 灰色粘土和粘土、淤泥质碎石。 散体 ○Ⅰ 土、角结构 粘性土、淤泥砾多层质土、角砾为al+pl土体 Q 主。 ○较硬中厚层状层状 中等岩Ⅱ 结构 溶化白云岩组 灰-灰白色白Zz2dn 云岩 4.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土层地下水类型有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岩溶水两大类,

孔隙潜水: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多沿孔隙蕴藏、径流,一般径流时间和距离均较短,大部份孔隙水下渗补给基岩成为岩溶水,有一部分呈溢流状分散排泄于低凹沟槽中。

岩溶水:评估区出露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z2dn)灰白、灰色白云岩,该层含裂隙岩溶水,钻孔单位涌水量2.57-3.26L/s·m。水质类型:SO42-·HCO3--Ca2+·Mg2+型水,矿化度

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0.359-0.402g/L。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沿山间沟壑向毛家村水库排泄。未见溶洞发育现象。地表水系不发育,岩溶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较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富水性中等-弱,地下水对工程活动影响小,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外露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4.3.4地基工程地质特征评价

本工程属多层建筑,荷重不大,采用第④层角砾作为地基持力层。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某县属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第2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按“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划分图”,设计特征周期也为0.45s。场地及周围无活动性断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条件处于地质构造运动活动稳定地段,场地稳定,综上场地地基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

4.4 公共设施条件

集镇区有供电局l OKV高压线路通至用地附近,能提供本工程的用电需求。

电信及广播电视光缆、宽带网、有线电视网己通至用地附近,能即时满足本工程使用要求。

本工程水源为集镇市政供水管网,现有供水管网压力为0.2-0.3Mpa,可以满足供水要求。

4.5建筑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

1)建筑材料供应

主要建筑材料除钢筋和装修材料需县外购入,外购材料因高速公路通车,距离昆明、曲靖较近变得较为便捷。水泥等地方建材当地均有生产,规模砂石料场距离项目工地12—20千米,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2)施工条件

项目在集镇规划建设区,场址周边水电齐全,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

4.6建设程序手续条件

本项目业主单位已向相关管理部门办理规划选址意见、环境影响登记表、土地预审证明等建设程序手续,建设程序手续条件基本齐全。

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五章 建筑总体方案及总平面布置

5.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相关政策;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建设规划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2)建设原则

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建设原则、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分析论证工程方案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归纳为:整合资源、合理布局。

设施建设应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设内容满足项目的需要,归纳为:规模合理,功能完善。

装修及设施建设需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投资,严禁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挪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标准。归纳为:规范建设、科学管理。

依据上述建设目标和总体原则,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实际情况,提出本次项目建设的原则为:实用、适用、经济、美观、结合当地建筑风格。

依据上述建设目标和总体原则,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实际情况,提出本次项目建设的原则要求为:

(1)功能原则:建筑设计满足一段时期业务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各部门的建筑布局合理,科学的组织人流和物流,使各种功能都能使用合理。

(2)经济原则: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力求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3)生态原则:从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用地内功能的合理布局,在项目建设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绿化景观规划,增加绿地面积,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因地制宜原则:结合用地条件及环境现状,创造出优美和富有特色的环境,充分体现现代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设计原则。

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节能环保原则:建筑布局、朝向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采用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投资成本;充分利用土地、环境和附近已有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资源。

(6)装修及设施建设需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合规性原则。

5.2 设计依据

(1)项目初步方案设计主要依据:

《某县城市总体规划》 《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业主提供的1: 1000地形图 (3)国家有关的规范、规程

(4) 业主提供的《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5.3、设计范围

(1)本次工程设计为某镇游客服务中心初步方案设计。

(2)本项目包含总平面规划设计、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专业的初步方案设计,不含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和室内二次装修设计。

5.4、项目总体方案构思

旅游服务中心的规划布局应依据景区的性质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恰当处理设置于各级景点的旅游服务中心与景区结构的关系;(2)设计时,应使各级游客服务中心的作用、设计风格、布局特点有机结合并相互补充;(3)适时调整旅游服务中心的布局,使之有利于景区了良好发展,并能使两者相互促进,使旅游服务中心更好的发挥作用;(4)设计独特,能够体现本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特点;(5)旅游服务中心的规模、功能、配套设施要与旅游景区的级别匹配。

本项目设计注重与周边现有房屋的相互呼应以及和城市集镇的关系,注重功能分区,注重空间及环境。办事人员和工作人员人流分流,做到整体有序,功能分区明确。建筑设计强

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