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研析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研析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5117f8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0

2019年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

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研析新人教版

真题典例

1.[2015·课标全国卷Ⅰ]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

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 C

解析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如皇帝幼小,这些外戚往往成为执政大臣,体现了汉代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故选C项。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故A项中“抑制相权”说法不当;“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故B项错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故D项不符合史实。2.[2015·课标全国卷Ⅱ]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

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 A

解析 汉宣帝强调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说明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是提到后

来的帝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

2019年

3.[2015·北京高考]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

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给事中属于审议官员,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门下省有封驳权,故正确选项为A项。B项宋朝的枢密院属于军事机构,可 排除;C项明朝的内阁与D项清朝的军机处都没有封驳权,不符合题意,可排除。4.[2015·安徽高考]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

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地方官的察举工作受到贵戚势力的干扰,这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察举制下地方官有选官权,故A 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故D项错误。5.[2015·福建高考]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答案 B

解析 中书省对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是一种集体决策的方式,它可以有效防止大臣专权的局面出现,故B项正

确。

考向分析

2019年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近年多有涉及,要理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不同特点和作

用。其中科举制在2012年后涉及不多,2017年极有可能多地同时考查。

(2)准确理解具体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运行程序,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

制、科举制等。

(3)分析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要求既要看到其反映的共同趋势,又要看

到每一个朝代的不同特点。

(4)监察制度可能在2017年高考中出现。仿真练习

1.[2016·广西联考]据《三国志》载:公元190年春正月,豫州刺史孔铀、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等同时起兵,各有数万兵力。这反映了当时

的刺史( )

A.已经参与地方军政大权 B.已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 C.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

D.对各郡守已没有控制能力

答案 A

解析 自从汉武帝开始设置刺史监察郡国以来,刺史成为地方上重要的官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刺史起兵说明是造反了,拥兵造反说明其已经参与到地方的军政大权中来了,故A项正确;刺史应当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故B项错误;刺史也不是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而是自己已经造反了,故C项错误;刺史对朝廷反叛,不

是对各郡守没有控制能力,故D项错误。

2.[2016·广东韶关高三摸底]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

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在封建王朝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权力的不断分散和转移,实现皇权的不断加强,同时这种方式也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汉武帝时期提拔品级较低的官员组成内朝,成为汉朝的决策机构,来牵制宰相所协领的外朝,实现了权

2019年

力的转移和分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唐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三省之间相互分工、合作,巩固了皇权,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相互制衡,将政务、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这是权力的转移和分散,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元朝废除

三省制,只保留中书一省,这不是权力的分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3.[2016·河南郑州一模]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

举大彰。”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基础 B.完善政府职能

C.提升官员素质 D.维护统治

答案 D

解析 扩大统治基础是维护统治的方式之一,与题中“根本目的”不符,故A项错误;完善政府职能是维护统治的方式之一,与材料中“根本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提升官员素质是维护统治的方式之一,与材料中“根本目的”不符,故C项错误;是君主需要“创新选官制度”,以此维护统治,与材料中“(君)擢才”“帝权危卵”

相符,故D项正确。

4.[2016·北京临川月考]钱穆指出:“中唐以来之社会,既成一平铺散漫之社会,而其政治,乃为一和平的大一统之政治。故一‘王室’高高在上,而‘社会’与

‘政府’之间,堂陛益远。”解决这一分离倾向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财政控制 D.发挥科举制在选官、用官方面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问的是解决‘社会’与‘政府’之间不通达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故D项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