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粮油安全储存守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64a0c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1

第九章 植物油脂储存

31.入库前准备

油脂入库要考虑油库区局部地基下沉,应均衡整个油罐区的承载压力。对油罐、管路、加热管,阀门、油泵、电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清洁无渗漏、无破损、通气孔畅通,油泵润滑充足、转动灵活、密封良好,所有设备、仪器、仪表运转正常;第一次使用的油罐,内壁应涂抹同类油脂。检查确保进油管线合理,需要开启的阀门和泵正确无误,防止混油。准备负责人应填写油罐入油准备单并签字。

32.入库质量要求

储存的油脂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不得将非食用油脂储存在食用油库中。食用植物油脂应按品种、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压榨与浸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脂应分开储存。油库不得存放溶剂含量超过300ppm的油脂。油罐已有油脂需要补罐前,应认真核对现存油脂和补充油脂品种、检测级别,严防混油。质量检验负责人应填写油脂质量检验单并签字。

33.油脂入库作业

每个油罐应建立独立的档案,油脂入库前,储油管理负责人应检查油罐入油准备单和油脂检测质量单并签字。符合入罐储存要求的,填写入库作业单并签字后,实施作业。所有单据应存档。

在入库过程中,应安排人员巡视检查,查验罐体有无变形和跑冒滴漏问题,发现情况应立即停止进油进行处置。单罐油脂储藏量不应超过检定容积,未检定容积的油罐,装油量应低于罐壁上沿0.3 m。入油完毕后,每个罐(垂直方向)布设不少于3个测温点,其中上层和底层测点位置分别距液面和罐底的距离为0.5 m。完成作业后,关闭阀门,应查验入库油脂数量和质量,及时封闭罐体,填写入仓油脂数量质量检验单并签字。

34.储油期间作业

— 19 —

(1)“防溢油”管理

每天都应检查液位高度,确认储油数量正常;确认油罐底部阀门关闭良好并上锁;对储油数量波动异常的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定期检查油罐区地坪是否完好,有无异常沉降情况;检查油罐罐壁防腐层是否完好,有无严重锈蚀、腐蚀等情况;检查罐壁焊缝有无渗漏、裂纹等异常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倒罐进行维修。对新装入油脂的油罐及相应设备,第一周应每天检查一次完好情况,之后每7天检查一次;应检查护油堤和浸出油脂管路连接部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现密封出现故障等应及时修复。

(2)“保质量”管理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植物油脂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年。

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雨中三查,加强对罐顶的通光孔、计量孔密封性的检查,避免雨雪水渗流入油罐内影响储油品质。

储存期间每15天至少检测1次油罐和罐外气温,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定期对库存油脂开展取样检测工作,跟踪储油品质变化,对品质变化异常的及时分析并处理。有条件的可采用油罐空间充氮气调保质储藏技术、抗氧化剂储藏技术、罐体保温及防辐射热等技术。

35.出库作业 (1)出油前的准备

出库前,按《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检查输油管道系统和输油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检查方法和入库作业时相同;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油罐的呼吸阀或透气孔的状态是否完好,避免油罐出油后罐内形成负压导致罐体吸憋事故的发生。应检查油库区局部地基下沉情况,均衡整个油罐区的承载压力。

(2)出油作业监控

出油作业中,保持油罐通气孔畅通,加强对油罐液位的跟踪,防止超发或者罐内油脂出空和油泵空转;要检查输油系统,正常作业期间严禁操— 20 —

作阀门,防止管道超压。应尽量缩短出库时间,操作完毕后及时封闭罐体。冬季出库时,加热已经凝固的油脂要缓慢,减少局部升温过快对油脂质量的影响。

(3)出油后,按规定清理维护油泵、管道、阀门、油罐等设备设施。

— 21 —

附录1

粮粒霉菌孢子检测

参考储粮害虫检测布点,在粮堆扦取10g粮食样品,通过清洗-过滤-镜检,观察统计危害霉菌孢子数,对储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标准参见下表。

储粮霉菌危害的安全性评价表

级别 Ⅰ Ⅱ Ⅲ Ⅳ 危害霉菌孢子数(个/g) <1.0×105 1.0×105~9.9×105 1.0×106~9.9×106 ≥1.0×107 安全性评价 安全 临界 (关键控制区) 危害 严重危害 主要危害霉菌 未出现危害霉菌生长 以灰绿曲霉为主,后期,会出现少量白曲霉等的生长。 灰绿曲霉生长优势逐渐被白曲霉替代,并会出现少量其他真菌的生长。 以白曲霉为主,后期会出现一些黄曲霉、青霉等危害真菌的生长。 当小麦、玉米和大豆检出的霉菌孢子数达到3×105个/g、稻谷检出的霉菌孢子数达到9.9×105个/g时,需要采取翻动粮面、单管或多管通风、谷冷通风等降水措施,抑制霉菌继续生长。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