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7eaff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3. 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

而继续生长

4. 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5. 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6.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生长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质内生成的内生孢子 7. 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 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的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9. 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10. 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1. 酶的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使反应速率下降

12. 新陈代谢:生物从外界环境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成,同时产生废物并排除体

13. 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14. EMP途径(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2molATP的过程 15. 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由丙酮酸开始,先经氧化脱羧作用,并乙酰化形

成乙酰辅酶A和1mol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16. 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将高能键交给ADP,使

ADP磷酸化生成ATP

17. 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8. 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9. 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

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20. 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1. 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

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22. 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23. 消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致病菌或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24. 光复活现象:经紫外辐射照射的菌体或孢子悬液,随即暴露于蓝色区域可见光下,有一部分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其活力 25. 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学物质 26. 生长限制因子: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27. 竞争关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

不利影响

28. 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 29. 共生关系: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

的共生体

30. 拮抗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些产物对一种(或一类)

微生物生长不利、抑制或者杀死对方

31. 捕食关系: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

32.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需要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得以生长繁殖 33. 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34. 逆转录: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35. 三联子密码:遗传密码是存在于mRNA链上,由相邻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代表一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 36. DNA半保留复制:首先是DNA分子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彼此分开成两条单链。然后各自以原有的多

核苷酸链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吸收细胞中游离的核苷酸,按照原有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各自合成出一条新的互补的多核苷酸链,新合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和原有的多核苷酸链又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37. tRNA的翻译:DNA转录成mRNA后,mRNA链上的核苷酸碱基序列需要被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还要被转运到核

糖体上,才能合成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

38. 蛋白质的合成:通过tRNA两端的识别作用,把特定的氨基酸转送到核糖体上,使不同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碱基序

列连接起来,在多肽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多肽链,多肽链通过高度折叠成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最终合成具有不能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

39. 基因: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 40. 质粒:原核微生物体内的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

41. 诱发突变: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在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

差错,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42. 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个体细胞的DNA融合,使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 43. 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反应):DNA不需通过克隆而在体外扩增,短时间内合成大量DNA片段的技术

44. 好氧活性污泥: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

体或绒粒

45. 好氧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样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黏性、

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46.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47.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然体。 48.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接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后,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

水平

49. 自净容量: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50. 水污染指示生物:在一定水质下,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反应敏感,用来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水生生物 51. 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溶解

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2. P/H指数:P代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两者的比值

53. AGP(藻类潜在生产能力):把特定藻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污水中,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生长到稳定

期为止,通过测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其增长量

54.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发生变化,随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

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回到原来的水平,绘制的溶解氧变化曲线

55. 污泥驯化: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用含有某种污染物的废水筛选、培养来自其他废水的菌种,使他们适应该种废水,并具

有高效降解其中污染物的能力的方法

56. 菌落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57. 总大肠菌群:又称大肠杆菌群,他们是一群兼性厌氧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58. 大肠菌群指数: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大肠杆菌群落数目

59. 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

60. 反硝化作用:植物、藻类及其他微生物把硝酸盐作为氮源,吸收硝酸盐,通过硝酸还原酶将硝酸还原成氨,由氨合成为

氨基酸、蛋白质及其他含氮物质,兼性厌氧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61. 固氮作用:通过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催化作用,把分子N2转化为NH3,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 62. 硫化作用:在有氧条件下,硫化细菌把H2S氢氧化为单质硫,进而氧化成硫酸

63. 反硫化作用:土壤淹水、河流、湖泊等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时,硫酸盐、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次亚硫酸盐在微生物的

还原作用下形成H2S

64.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常用单位为

mg/L,这是一种间接表示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65. 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将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O2,此时所测出的耗氧量

称为化学需氧量(COD)

66.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是由碳(C)、氢(H)、氮(N)、硫(S)等元素所组成。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

N、S分别被氧化为CO2、H2O、NO和SO2,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67. 溶解氧: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68. 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

69. 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促进有机质向稳定腐殖质

转化的过程

70. 固定化酶: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体中提取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应系

统)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

二、判断题

1. 微生物系统分类单元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高为域 2. 株是微生物分类最小单位(×)种是微生物分类最小单位

3. 溶原性噬菌体的DNA整合在宿主DNA上,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4. 放线菌属于真核微生物(×)放线菌是原核微生物

5. 大多数放线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除枝动菌属外,其余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

6. 放线菌的菌体由纤细的长短不一的菌丝组成,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菌丝分支,为单细胞(√) 7. 霉菌的菌落疏松,菌丝细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环挑取(×)霉菌菌落形态较大 8. 菌苔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之一(×)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之一 9. 大肠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微生物(×)细菌都是单细胞 10.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11. 碱性染料能与细胞中带正电的组分结合,常用于细菌染色(×)碱性染料是和细胞中带负电的组分结合 12.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脂肪含量比革兰氏阴性菌高(×)低 13. 红螺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光能异养型(√)

14. 渗透酶属于诱导酶,其他酶属于结构酶(×)渗透酶是载体蛋白

15. 一切厌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耐氧厌氧微生物含超氧化物歧化酶,一切厌氧微生物都不具有过氧化氢酶 16. 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杀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缺乏过氧化氢酶(√) 17.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促进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促进扩散要载体不要能量 18. 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19. 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20. 明胶是最常用的凝固剂(×)琼脂最常用的凝固剂 21. 浓乳糖蛋白胨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是天然培养基 22. 豆芽汁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是天然培养基

23. 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时细胞处于代谢活动低潮,细胞数目不增加(√)

24. 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是前者菌体始终处于对数期(×)区别前者保持细菌浓度不变,后者保持营养成分浓度不变

25. 乳糖操纵子是由结构基因、操纵基因、调节基因组成(√)

26. 操纵子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27. 细菌所有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细菌染色体上(×)细菌为原核微生物,无染色体,基因还可以存在质粒上 28. 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29. 低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微生物没有影响,但超过某一阈值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基因突变(×)低剂量紫外

线照射导致基因突变

30. 导致牛得疯牛病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是蛋白质

31. HgCl2的杀菌机理是与微生物酶的-SH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或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或沉淀(√) 32. 反消化作用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的(×)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33. 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大部分转化为微生物自身组成 34.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易产生污泥膨胀问题(√)

35. 用霉菌、酵母菌处理有机废水时,有时会出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这时可以通过修改工艺来解决(√) 36. 对厌氧消化-甲烷发酵,污水pH一般保持在6.5-7.5之间(√)

37. 自然界中产甲烷菌有很多种,有些是好氧的,有些是厌氧的,有些是兼性厌氧的(×)甲烷菌都是厌氧的 38.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主要是硅藻(×)是蓝藻

39. 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越高,微生物代谢作用消耗的溶解氧越多(√)

40 任何土质中微生物种类都按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的顺序由多到少排列(×)

三、填空题

1. 微生物和其他类型微生物相比具有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特点。 2.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裂解与释放。 3.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丝状。

4. 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拟核。

5.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为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光合作用层片等。 6. 细菌原生质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拟核组成。

7. 细菌芽胞的特点有芽胞含水率低、芽胞壁厚而致密、芽胞中2,4-吡啶二羧酸(DPA)含量高、芽胞含有耐热性酶。 8. 细菌荚膜的功能有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力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荚膜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

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当营养缺乏时,荚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用作氮源;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细菌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9. 在pH为1.5的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在pH为7.0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 10.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菌丝。 11.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12. 原生动物可分为孢子纲、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眼虫属于鞭毛纲,草履虫属于纤毛纲,钟虫属于纤毛纲。 13.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碘化钾媒染、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脱色。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14.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有测定微生物总数、测定活细菌数、计算生长量。

15. 活细菌数的测定方法有载玻片薄琼脂层培养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液体稀释培养计数、薄膜过滤计数。

16.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为琼脂。 17. 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18. 根据组成物的性质,培养基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 19.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牛肉膏和蛋白胨,无机氮源有硝酸钠和硝酸铵。

20. 在微生物学奠基时代,公认的代表人物为巴斯德和柯赫,前者的主要业绩有巴斯德消毒法,后者的主要业绩有微生物纯

种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