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淀粉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846048de80d4d8d05a4f1a

1. 淀粉糖生产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 酸解法:优点 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所得到的糖化液

过滤性能好。缺点,酸解法要求生产设备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压力。酸水解淀粉没有专一性,水解产物不能定向控制,淀粉在酸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产物多,影响葡萄糖的产率,DE值只有90%左右,糖化液精制困难。

2) 双酶法:优点 由于酶具有较高的专一性,淀粉水解的副产物少,因而水解糖液的葡

萄糖纯度高,DE值可达98%以上,颜色浅,无苦味,该法不需要耐高温,耐高压,耐酸设备,水解条件温和,对设备材质要求低。缺点 生产周期长,糖浆过滤性较差。 3) 酸酶法:优点 酸酶法兼有酸发液化过滤性能好和酶法糖化DE值高的优点,此法糖

化程度DE值达到95%左右。但它仍然要采用酸和高温,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虽然比酸发有所减少,但仍不可避免,糖化终点DE值还不够高,而且液化结束后仍需要碱来中和,分离盐分的工序工作量大

2 酸法水解淀粉制糖发生哪三种化学反应?其中哪个反应可逆? 水解反应 复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合反应可逆

3 酸法淀粉糖品的组成有何规律?盐酸和硫酸用于催化剂有何不同特点?

1) 随着DE值的增高,各组分含量都增高。但是淀粉糖聚合度n越小,增加越快

2) 盐酸催化效率最高,用量少,生成氯化钠量有限,对产品风味影响不大。硫酸催化

性能略次于盐酸,对设备腐蚀性小,浓度大,运输、贮存和使用都比盐酸方便,价格比盐酸便宜,但用石灰中和时,会生成锅垢,用骨炭脱色时易形成硫酸钙混浊。所以工业上大都用盐酸做催化剂而不用硫酸

4 影响酸水解淀粉复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因素?

影响复合因素;1)葡萄糖浓度 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复合反应也增加,但葡萄糖值较低时并没有复合糖产生,只有DE值达28%以上才有复合糖出现 2)酸的种类与浓度 不同种类酸催化作用不同,以盐酸最强,其次为硫酸、草酸。酸浓度越大,复合反应程度增加 3)反应温度与时间 在葡萄糖复合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有利于复合反应的发生

影响分解因素 1)反应时间延长,葡萄糖浓度的提高都会引起5-羟甲基糠醛量增加 2)ph队葡萄糖分解反应影响比较复杂,ph为3.0时降解速度最低,5-羟甲基糠醛和有色物质生成量最少,高于或低于此值都会增加葡萄糖分解反应 5 连续酸糖化工艺比间歇酸糖化工艺有哪些优点?

间歇糖化法需要手工操作,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二次蒸汽不便于回收利用,热损耗高;淀粉乳进入糖化罐的时间不一致,导致淀粉的糖化时间不同,因此糖化不均匀,先水解处出来的葡萄糖易发生复合分解反应,后进罐的淀粉糖化不充分,采用连续管道糖化方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6 a淀粉酶、B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脱支酶催化淀粉水解的特性?解释a-淀粉酶水解极限?

1) a淀粉酶 属于内切型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开始,任意切割分子中间位置的

a-1,4糖苷键水解次序没有规律 2) B淀粉酶 能水解a-1,4糖苷键,不能水解a-1,6糖苷键,也不能越过此糖苷键继续水解,水解由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水解相隔的a-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属于外切酶 3) 葡萄糖淀粉酶 外切型淀粉酶 从非还原性末端逐一水解a-1,4糖苷键 4) 脱支酶 水解淀粉和糖原大分子化合物中的a-1,6糖苷键的酶,通过切开分支点的a-1,6糖苷键,将整个侧支切断年成短直链糊精,以利于糖化酶的作用 5)当a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溶液黏度逐渐下降而还原力逐渐增加.由

于底物浓度减少,产物浓度增加,酶的活力降低导致反应速度降低,直至糖浆还原性不再增加,此时的水解率称之为”水解极限” 7说明葡萄糖淀粉酶的复合反应性?

葡萄糖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催化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形成含有a-1,6糖苷键或a-1,3糖苷键的麦芽糖、潘糖等.葡萄糖淀粉酶对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在葡萄糖的生产上是不利的,为了减少复合糖的生成量,工业生产上选择的淀粉浓度和酶的用量都不宜过高 8 解释液化效果评定指标?

液化均匀程度:蛋白质絮凝效果:液化彻底程度(液化液清亮透明,不含不溶性淀粉颗粒);糖化液最终DE值大小:糖化液过滤性质 9解释三段液化工艺中,高温段的作用?

10液化DE值和加酶量对糖化效果有何影响? 1) 液化液DE值越低,糖化液最终DE值越高 2)酶量增大可以大大缩短糖化时间 11 液化目的是什么?液化程度如何掌握,并解释三段液化法? 1) 液化工序中可以利用a-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将淀粉边糊化边水解,加之现代喷射液化

工艺中的机械剪切作用,淀粉链很快地被水解为糊精和低聚糖分子,从而使淀粉乳越过高粘度糊化阶段,获得流动性好的料液,这是液化的第一个重要目的。液化的另一目得是为下一步的糖化创造有利条件 2)DE值范围 一般控制淀粉水解程度在DE值10%-20%为宜,此时可保证较多数量的糊精、低聚糖及少量的单糖;碘色反应的控制 碘色反应呈棕红色至黄色,链长多在10-20;透光率及澄清度控制 液化完全时,液化液的蛋白凝聚好,分层明显,过滤性能好,透光率高 3)

12中和工序的目得是什么?终点如何掌握?

1) 用碱中和糖化液中的酸,使酸转变成盐以便清除,同时使蛋白质类物质凝结析出 2)

中和的终点ph不是7,而是中和到蛋白质的等电点ph4.5-5.2 13脱色操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 脱色温度 过高,脱色效果差,过低,糖液黏度增加,难以过滤,一般控制在70-80℃ 2) 脱色时间 生产中一般需30分钟以达到吸附平衡

3) 脱色pH 活性炭在酸性条件下脱色能力较强,通常控制ph 在4.0左右

4) 活性炭用量 活性炭用量应根据糖液色泽深浅与活性炭质量而定,一般用量为

0.1%-0.4%

21 生产超高麦芽糖浆,所用的酶有哪三种 各发挥什么作用? α‐淀粉酶,β–淀粉酶 脱枝酶

α‐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可的糖,同时蛋白质变性凝固。 β–淀粉酶: 脱枝酶:

20生产过程中,维持结晶葡萄糖母液过饱和度的设备有哪二种,各试用那种产品的生产

冷却结晶设备,蒸发结晶设备

冷却结晶设备:含水α‐葡萄糖

蒸发结晶设备:无水α‐葡萄糖,无水β–葡萄糖 19影响葡萄糖结晶的因素

糖浆的浓度;保持一定的葡萄糖过饱和度,葡萄糖才能结晶。过饱和度高,结晶速度快,但过饱和度过高时,易产生伪晶,影响产品质量。

糖浆的纯度:影响葡萄糖结晶速度,纯度降低,结晶速度降低,纯度在60%以下,葡萄糖不能结晶出来。

搅拌:破坏晶体表面过饱和度低的糖浆薄层的包围,使它们接触,减少结晶阻力,促进晶体生长。

结晶放热:结晶时放出大量的热,影响含水α‐葡萄糖的生产,需要冷却水循环排除,避免糖膏温度升高,降低过饱和度,影响结晶速度。

18结晶葡萄糖有哪些种类,获得不同结晶产品的原理是什么?

无水α‐葡萄糖,无水β–葡萄糖,含水α‐葡萄糖或称一水α‐葡萄糖,全糖。 原理;在糖液中不同异构体的葡萄糖具有不同的溶解度,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过饱和的葡萄糖溶液,结晶温度不同,获得的固体相葡萄糖构型不同。在50℃以下获得含水α‐葡萄糖,50.8~80℃获得无水α‐葡萄糖,115℃以下获得无水β–葡萄糖。

17低 中 高转化糖浆分别用什么方法生产 为什么 低转化糖浆:酶法和酸酶法

原因:因为酸法生产易发生混浊和凝结,产品溶解性能不好。酶法和酸酶法生产的产品,极端大小分子,避免了酸法产品的缺点。

中转化糖浆:酸法

原因:若产品DE值小于30%,易回生形成不溶絮狀物,使产品混浊;DE值在55%以上,易产生复合,分解产物,增加产品颜色和苦味物质。因此,酸法水解一般只适用DE值为30%~42%的产品生产,已知中转化糖浆DE值在38%~42%。

高转化糖浆:酸酶法和双酶法

原因:酸酶法将淀粉乳液化到DE值38%~50%,调温后,加入酶制剂继续糖化至需要DE值

双酶法先用液化得DE值15%~20%的液化液,再用酶糖化,得到高转化糖浆。 16淀粉糖的粘度 渗透压 冰点性质如何变化规律?

粘度:葡萄糖,果糖的粘度较蔗糖低,而淀粉糖浆粘度较高。一般来说DE值越低,糖浆粘度就越高。

渗透压: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浓度越高,渗透压就越大。葡萄糖和果糖的渗透压比蔗糖高,单糖的渗透压是双糖的二倍,淀粉糖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着转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其渗透压也随转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冰点:浓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冰点越低。一般讲,DE值越大,冰点越低。 15按生产工艺不同,淀粉糖分为哪些类型? 转化糖浆(淀粉糖浆),结晶葡萄糖,果葡萄浆(异构化糖浆),氢化糖浆(糖醇), 14解释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配合使用,可以去除糖化夜中所有无机盐的原理/

阳离子交换树脂中,酸的H+与溶液中阳离子,如Na+交换,Na+结合在树脂上,H+游离进入溶液,与溶液的阴离子结合成酸。

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溶液中酸是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