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3(人教版必修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3(人教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92e13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e

图D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时间与增长率的关系 图A表示J型增长曲线的时间与增长率的关系

知识点总结 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 N>K/2时,种群增长率降低, 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

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 、 天敌 、 传染病等,所以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下降或消亡。

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如图甲、A):根瘤菌、大肠杆菌,白蚁,地衣等,“同生共死” 2捕食(如图乙、D):曲线波动,直接获取对方能量,不会有任何一方消灭 3竞争(如图丙 、C):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你死我活”

4寄生(图B):蛔虫,绦虫、 虱子 蚤,蚊子,菟丝子,靠吸取对方营养为食

B

A B C D A B A B A B C A A B B 9

生活习性越相近,斗争越激烈(竞争关系)

垂直结构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群落的空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自然演替的结果: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

演替不一定都到森林阶段,要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主要是看温度和水分.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起始条件不同

水生演替:湖泊 沼泽 湿地 草原 林林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大气圈下层,水层,岩石圈上层) 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10

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人为作用突出,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 包括:人工林,果园,城市 农田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硝

化细菌),光合细菌 蓝藻

组成成分 消费者:异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细菌。(病毒)草履虫 1、结构 分解者:异养生物,营腐生生物的细菌及真菌,能将动植

物尸体或粪

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动物,蚯蚓,蜣螂

蘑菇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无机环境 呼吸作用(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无机物 光合作用

分解者 生产者

有机物 消费者 有机物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联系生命界与非生命界的成分:生产者及分解者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11

④食物链: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其起点:生产者 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⑤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呈不变的,

⑥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⑦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3,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 昆虫 青蛙 蛇 鹰

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 能量流动相关知识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开始: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