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考研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上海交大考研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c98e22bcd126fff7050b43

b.孪生的主要特点:

Ⅰ)孪生是均匀切变,

Ⅱ)相对移动距离不是孪生方向的原子间距的整数 倍,孪生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面对称;

Ⅲ)切变区内与孪生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

其邻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距离,且每一层 原子相对于孪生面的切变量和它与孪生面的距 离成正比;

Ⅳ)孪生改变了晶体取向,因此出现孪晶的试样经 重新抛光,腐蚀后仍能显现出来。

Ⅴ)在切应力作用下,且t > tc但tc(孪生)> tc(滑移) Ⅵ)实质借助一个不全位错运动而成,存在形核与 长大过程。

c.孪晶的形成

孪生临界切应力比滑移的大得多,只有在滑移很难进行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3. 扭折 Kink

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当外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产生局部弯曲,即出现扭折现象。

扭折区晶体的取向发生了不对称变化。

扭折是为适应外力而发生的不均匀局部塑性变形方式,对变形起一定的协调作用,使应力得到松弛,使晶体不致发生断裂。另外由于扭折引起晶体的再取向,即有可能使扭折带区域中的滑移系处于有利取向,促使晶体形变能力进一步发挥。

造成扭折的原因是滑移面的位错在局部地区集中,从而引起的晶格弯曲。

5.2.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变形要受到晶界和相邻不同位向晶粒的约束。周围晶粒同时发生相适应的变形来配合。一般多晶体为多系滑移,高的加工硬化率,变形抗力增大,强度显著提高。 1.晶粒取向的影响

外力F作用下,处于有利取向晶粒先开始滑移,处于不利取向晶粒还末开始滑移,变形不均匀,为保持连续性,周围晶粒变形必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多晶体塑性变形时要求至少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进行滑移。

Page 37 of 69

fcc, bcc 滑移系多→塑性好 hcp 滑移系少→塑性差

2.晶界的影响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另一个特点是晶界对变形过程的阻碍作用。对只有2~3个晶粒的试样拉伸后呈竹结状。

因晶界(尤其是大角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点阵畸变严重,再加上晶界两侧的晶粒取向不同,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彼此不一致之缘故。

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晶粒愈细、晶界愈多→强化效应↑-细晶强化 细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Hall-Petch公式:

1 ??s??0?Kd2

低温时:晶界强度>晶内强度

加上晶界两侧晶粒位向差影响 晶界对滑移有阻滞作用 高温时则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变形机制: (1)晶粒沿晶界滑动(晶界滑动机制)

当T >Tm/2时,以晶粒沿晶界的相对滑移方式进行

∵T↑扩散能力↑,且原子沿晶界扩散速率 >> 沿晶内的。 故高温时晶界似流体一样,呈现粘滞性→变形抗力↓↓ →沿晶界滑移 (2)扩散性蠕变机制

蠕变:在一定t oC(>300 oC )下,当应力大于某一值时,即使外力不再增加,而塑性变形随时间延长而会缓慢地增加现象。

5.2.3合金的塑性变形

1.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 a.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影响因素

⑴ 溶质原子的浓度↑——固溶强化因素↑ ⑵ rx/rm相差愈大——固溶强化↑ ⑶ 间隙原子强化效果比置换原子的强

⑷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愈大,固溶强化效果愈显著

b.屈服现象与应变时效

Page 38 of 69

1.屈服现象

拉伸曲线应力突然下降的点称上屈服点:试样开始屈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在试样表面观察到与纵轴(拉伸轴)约呈45°的应变痕迹—吕德斯带(Lüders bond)它与试样的未变形部分有明显的界线。它与滑移带不同, Lüders bond穿过了试样横截面上的各个晶粒。它是一种宏观可见皱纹,也称表面桔皮,在冲压产品中需避免。 应力平台的应力点称为下屈服点,在几乎是恒定的应力下发生的延长称为屈服伸长。应力平台上每一个波动对应于一个新的形变带,即新Lüders bond,当Lüders bond扩展至试样整个长度后,屈服伸长阶段就告结束,应力又随应变单调增加,开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屈服现象机理 屈服现象机理

⑴ 溶质原子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Cottrell气团)来解释位错的钉扎作用。位错运动必须挣脱这气团,因而所需应力较高——上屈服点;一旦挣脱气团的钉扎后便能在较低应力下运动——下屈服点。 ⑵位错增殖理论 2.应变时效

对具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而言, ≥ 屈服 塑变→卸载→拉伸→无屈服现象

┖─ 室温停留几天或150 oC时效 →拉伸→ →屈服现象 而且上屈服点比原来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时效

不难想象,此时屈服现象的重新产生是由于在室温停留或时效时溶质原子(C、N)通过扩散重新聚集到位错附近,重新形成Cottrell气团之故。

2.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 a. 聚合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a)两相晶粒尺寸属同一数量级且均为塑性相,合金的变形决定于两相的体积分数

这类合金在发生形变时,滑移往往首先发生在较软的相中,当较强相数量小时,则塑性变形基本上在较弱相中;只有当第二相较强时,且占有一定体积分数(如f2>0.3)才能起明显的强化作用。

b)一相为塑性相,另一相为脆性相时,则合金的机械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脆相的存在数量及其形状、大小和分布情况。 钢中Fe3C存在数量和形貌就是明显一例 b.弥散分布型合金的变形

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中时,将会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 1>不可变形粒子的强化作用

当运动位错与其相遇时,将受到粒子阻挡,位错线绕着它发生弯曲,随着外加应力↑,位错线弯曲更剧,最后形成包围着粒子的位错环留下,而位错线的其余部分则越过粒子继续运动。

根据位错理论可知,为使位错弯曲所需的切应力为:

Page 39 of 69

当第二相微粒愈弥散即粒子间距l ↓→ 强化作用↑ b)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位错可切过微粒,使之随同基体一起变形。 强化机制:

⑴ 位错切过粒子→产生新的表面积→总界面能↑

⑵ 当粒子为有序结构时,位错切过会打乱滑移面上下的有序排列,产生反相畴界→总能量↑

⑶ 第二相粒子与基体的晶体点阵不同,位错切过粒子后在其滑移面上引起原子的错排,需额外做功,给位错运动带来困难

⑷ 粒子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与位错会产生交互作用,对位错运动产生阻碍 ⑸ 基体与质点滑移面取向并不一致,故切过后,必然产生一割阶→阻力↑

⑹ 基体与质点层错能不同,当扩展位错切过后,其宽度会发生变化,引起能量升高 5.2.4塑性变形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1.显微组织变化

※晶粒形状变化 纤维状组织——强烈冷变形的特征 2.亚结构变化

胞状亚结构:变形晶粒是由许多“胞”所组成,各个胞之间有着微小的取向差,高密度缠结位错主要集中在胞的周围地带构成“胞壁”,而胞内位错密度很低。且随变形量↑,胞数量↑,尺寸↓

变形材料中胞状亚结构形成不仅与变形量有关,还决定于材料类型: 对于层错能较高晶体,易形成胞状亚结构

对于层错能较低晶体,位错通常分解为较宽的扩展位错→交滑移困难,位错可移动性↓,一般此类材料冷变形后胞状亚结构不明显 3.性能变化

a.加工硬化 Work Hardening

塑性变形后在性能上最为突出的是强度(硬度)显著提高,塑性迅速下降,这就是加工硬化现象

加工硬化是材料强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采取热处理手段来强化的材料,同时由于材料具有加工硬化特性,形变才得以传递和扩展使整个零件在宏观上能够均匀变形。

加工硬化现象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有关

┗━钉扎(割阶、林位错、面角位错、位错缠结) →继续变形发生困难,必须加大应力才能继续变形→加工硬化 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⑴ 晶体结构:fcc,bcc 滑移系较多,易于产生多系滑移,位错常易于发生交截,加工硬化率较大,而 hcp 滑移系较少,加工硬化率小;另外多晶体的加工硬化率比单晶体高 ⑵ 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影响

⑶ 溶质原子的影响:一般溶质原子(常指置换原子)加入可增大加工硬化率 ⑷ 晶粒大小的影响:一般细晶粒材料加工硬化率要大于粗晶粒材料 b.其它性能

Page 40 of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