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和谐社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关注民生 和谐社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da07c158f5f61fb7366633

关注民生 和谐社会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一、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作保证。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和谐社会。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它需要我们既遵循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同时,又必须兼顾公平,通过政府调节使社会群体中弱者得到照顾。我们既不能因兼顾公平而不重效率,又不能因重效率而放弃公平,而应该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这样我们才能既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能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全部目的之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目标,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从而增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共同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必须坚持以德治国。思想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规定性,它对每一个社会成

1

员的思想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缺乏道德标准和道德约束力的社会一定是一盘散沙,一定是不和谐的社会。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民主与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外在规定性,它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力。在民主方面,必须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得到表达。在法制方面,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民主建设上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法制建设上也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形成一种既有民主意愿的充分表达,又自觉用法律规范每个人行动的生动和谐的局面。 必须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人类的进步需要改造自然,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切基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然而自然对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生态的恢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过度开发利用,人类必将遭到来自自然的惩罚。正因如此,我们必须百倍珍惜自然,

二、重视民生,大力夯实三农。 好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何加快破解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支撑不强、农村消费力弱等问题已成当务之急。农业生产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农产品市场方面,随着农业连年丰收,国内农产品阶段性、

2

区域性和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国际国内很多农产品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农产品价格面临滞销压力;另一方面,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国内通胀预期增强,农产品价格又存在过度上涨可能。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农产品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对本国农业的支持保护,我国农产品出口困难,进口农产品冲击严重。农民收入方面,世界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变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还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恢复发展的困难依然较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难有大幅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内外环境。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在国际上,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纷纷采取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措施,国际农业竞争将更加复杂和激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将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而今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则确定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一主题。

三、保障民生,推进扶贫开发建设。2011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

3

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同时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实践充分证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既具有更加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改善民生,实现富民强省。 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实现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

4

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这是实现富民强省的根本前提;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仅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和环境保障,还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社会持续发展要求。当前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注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满足群众新需求,顺应群众新期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激发人民群众创业创新活力的根本措施。推进富民强省,就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实施“富民惠民十大工程”,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抓住一次机遇,可能获得一次飞跃;错过一次机遇,可能耽误一个时代。”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我市未来的发展仍处于负重爬坡阶段。我们要深切落实张庆黎书记的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指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民生建设上取,紧密联系各地各部门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把民生建设的具体问题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奋力开创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局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