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de077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4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 (2)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7) ,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

(8)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狱中题壁》)

【答案】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朝搴阰之木兰兮 (3)以手抚膺坐长叹 (4)觥筹交错 (5)歌窈窕之章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水至清则无鱼 (8)去留肝胆两昆仑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婉言相告 [美]纳博科夫

欧金尼娅是个流亡的老寡妇,总是穿身黑衣服。前一天她的独生子米沙死了,至今她还不知道。 早上七点左右,欧金尼娅的老朋友切莫比尔斯基夫妇收到来自巴黎的电报,米沙干活的那个工厂的厂长说他是从楼顶掉进电梯井的。

这时候,欧金尼娅也起床了,她到厨房煮了些咖啡。欧金尼娅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不和房东太太讲话了,这也不是她们第一次吵架。不过,她跟朋友们说起来时,总说自己无意搬走。要是决定和谁断绝关系,她只要关上那个像黑色小拎包一样的便携式助听器就行了。她提着咖啡壶走过门厅,发现地上有张明信片,是邮递员从门上的投信缝隙塞进来的。明信片是儿子寄来的。

她一手提着咖啡壶,站在门槛上读。明信片上写道:“亲爱的妈妈,我一直拼命工作,晚上滑了一跤,哪儿都去不成了。”

切莫比尔斯基夫妇之前通过更先进的通讯方式知道了米沙的死讯,结果便是她现在读到的这几行字,实际上不是她儿子写来的。

两条街之外的公寓里,切莫比尔斯基正从ー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他一边走,一边无奈地摆手:“该怎么告诉地呢?上帝,真不幸啊。地肯定受不了的。可怜的孩子啊,还不到三十岁。想想这工作还是我帮他找的呢……”他的妻子边哭边挠地白发稀疏的头,分别打电话给利普什泰恩夫妇,列诺什卡,奥尔尚斯基医生——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自己先到欧金尼娅家去。

欧金尼娅喝完咖啡后挎上黑网兜,提上手提包出门了。她身子仍然挺得笔直。不戴助听器的话,她就是个彻底的聋子。就是戴上,耳朵也很背。小镇的嘈杂声对她而言就是她血液的流动声。在这样已成习惯的背景中,周围的世界与她相安无事。行人是橡胶人,狗是毛绒狗,电车寂静无声。她在这一片寂静中行走,面无表情,但整体来说她对自已还是满意的:穿着黑衣,受着耳聋的迷惑和限制。她在想,明天,是个假日,可能有人来访。她应该买点上次买的烤饼。路过钟表铺时,她记起来该把米沙的手表拿回来。表是米沙在巴黎摔坏的,托人顺路带給她。她走进了钟表铺,悄无声息。钟摆晃动,各晃各的,各走各的时间。她从手袋里拿出了个钱包模样的小东西,急急地戴上,从前做这么快的动作还不好意恩。钟表商熟悉的声音远远传来——起初很响——接着消失了,然后冲到她面前猛响起来。

“好了,我听见了,下个星期五。”

5

一离开钟表铺,她又让自己与世隔绝起来。她带有黄斑的衰老眼睛又一次显得安详平静,甚至露出快乐的神色。

她一路走一路随意观看,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孩子、小狗。走了一会儿,早春空气令人发困,她边走边打哈欠。在面饼店里,她仔细挑选面饼,走动时不敢伸直指头——原来,黑羊毛手套上破了个洞。她出了门,隔壁店里在卖男式村衣,引起了她的兴趣。刚要进去,突然胳膊被舒夫太太拉住,欧金尼娅迅速地调整好她的复杂机器,这时候世界才变得有声了。舒夫太太对准黑色助听器,要把她的声音直接灌入:“巴黎有消息吗?”“有啊,经常有,”欧金尼娅轻声说道,又加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好心的舒夫太太尖声喊着回答,那声音刺得欧金尼娅眼里闪出痛苦的神色。

舒夫太太到现在什么情况都不知晓,回到家,切莫比尔斯基正在给她丈夫打电话。舒夫建议写几个纸条给欧金尼娅看,说米沙病了,从轻说到重。

欧金尼娅回到家,在门口的台阶上发现了切莫比尔斯基。他们进了门,切莫比尔斯基太太先来了,已经等了好长一阵。煎熬就要开始了。

欧金尼娅喜欢朋友们来访。见他们来,她只觉得高兴,赶紧热情地忙活起来,切莫比尔斯基夫妇硬拉着她坐下。

“看在上帝的份上,开始吧。”他妻子恳求道。

“唉,我能说什么呀!”切莫比尔斯基叫道,猛地站起来,绕着屋子打转。 欧金尼娅已经注意到周围人的脸色,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

门铃响了,房东太太神情凝重地开门,请进来艾达姐妹。她俩脸色白得可怕。

助听器就放在地眼前的桌布上,一会儿朝着这个客人,一会儿又朝向那个客人,可是声音斜着传过来,听不真切。突然,舒夫夫妇走了进来,接着又进来了瘸子利普什泰恩和他的母亲,后面还有奥尔尚斯基夫妇、列诺什卡——大家都互相说着话,不过小心不让欧金尼娅听见。其实大家已经分成几个组把她围在了中间,一个个严肃紧张。

欧金尼娅的笑容突然消失了,换成了怨恨一般的神色,继续把助听器伸向客人——

躲到远处屋角抽泣的切莫比尔斯基咆哮道:“还解释什么——死了,死了,死了!”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看了。

(有删改)

12.请解释划线句子中“煎熬”的含义。(4分)

13.小说如何借助听器来塑造欧金尼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4.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解析】

1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阅读中的含义理解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要注重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 注意小说中“煎熬就要开始了”出现的情节点和体会此时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情节点:友人前来告知欧金尼娅儿子死去的消息。

人物心理:友人内心的煎熬主要表现为不忍心,替朋友悲伤,同时不知道如何开口告诉朋友这一悲惨消息,内心很挣扎;而这个消息对于女主人公来说,是更大的悲痛,所以煎熬也指的是欧金尼娅在得知真相后内心无法抹去的伤痛。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赏析。

解题时明确题目之后需要回归小说原文,找到文中与“助听器”有关的部分。 首先“助听器”是贯穿人物行为始终的一个物件,充当了小说的线索。

其次欧金尼娅作为一个独居流亡的老太太,她需要靠助听器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年老体弱,处境艰难的老太太形象。

同时助听器支撑着欧金尼娅与世界的联系,如果拿掉助听器后,欧金尼娅就几乎与世界断了联系,这还是一个孤独落寞的老人形象。

6

最后,当自己唯一的儿子不幸离世,朋友们纷纷前来“婉言相告”,此时欧金尼娅在将助听器伸向朋友时其实已经推断出了事情始末,那种明知结果又不想相信的矛盾行为,更加凸显了欧金尼娅内心丧子的巨大悲痛。

14.本题考查艺术效果赏析。

(1)运用人物语言神态描写,通过描写切莫比尔斯基的神态和语言,来展现切莫比尔斯基内心的挣扎与悲伤,展现欧金妮娅年老丧子这件事的悲惨。

(2)侧面衬托:通过友人的反应来衬托欧金尼娅内心的悲痛,旁观者的悲伤程度已经如此巨大,由此可以想到对于欧金尼娅本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凸显欧金尼娅的悲伤。

(3)细节描写:通过写欧金尼娅不敢看切莫比尔斯基,表现了欧金尼娅已经猜到事情的发生但是却不愿相信的心理,更加显现出欧金尼娅内心无法遮盖的悲伤。

(4)留白:结尾没有直接交代欧金尼娅是否已经知晓了这件事,但是通过“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来暗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空间,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同时增加了悲剧性。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从庄子哲学的对境来说,恢弘的气象乃表现于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而能推及于广大的自然界。庄子思想的最高境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怀,另一方面又呈现着艺术精神的和谐观照。很显然庄子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客观和主体——的对立关系。这种主客一体的宇宙观,实为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和西方哲学主客对立的宇宙观迥然不同。庄子不仅要打破主客对峙的局面,进而达到二而合一的境界,他还要进一步达致物我两忘境界。在这里,庄子充分表现出大艺术家的精神。

主客合一的宇宙观,只是对自然作某种程度的观赏,而缺乏开发自然界的精神。中国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方面的贫乏,这种宇宙观实有重大的影响;正如中国民族在文学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受这种宇宙观的重大影响。

在西方,人在开拓自然的过程中,已有惊人的成就,这是值得骄傲的,也毋须赘言。然而若从另一个观点来看人和自然的关系,西方则呈现着深沉的危险,尤其是人如何在自然界中安排其地位问题。

西方传统哲学大抵为二元化的倾向——物我完全对立,自然与人事对峙,亦即划分客体与主体。然而由于西洋哲学重客体,往往习惯将人类客体化,结果常使人埋藏于物界而丧失其自然的地位;同时也有人急急于求永恒客观的存在,把自然界看成一个变动流逝的感觉界而加以鄙弃;中世纪则更视自然人为罪人,自然界为罪恶之区,而将价值停滞于高远飘渺处。

及于近代,西方经验科学的长足发展产生如下的特殊现象:一、把人类压缩成物理平面;二、把人类列入“动物级数”,或从“鼠”辈的试验解剖中来衡量人类的行为;三、天文学家将亚里士多德至中世纪的有限宇宙开展而为无穷宇宙,人面临这无穷新世界,有如沧海一粟,渺小的人类固然可借知性作用在字宙中安排自处,但人类的苦闷不安,则于其畏怯与自大的交织下表露无遗。

总之,西方哲学的宇宙观始终是在一种不协调或割离的情状中影响于人生观。同时,传统西洋哲学家几乎都在全心全意建造大体系,把所有个体溶入抽象的全体之中,因而个体的特殊性便被抽象的全体消解和吞噬。反观庄子,他一方面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不如西方哲学总想逃离这一自然界,而构幻另一虚无飘渺的超自然;同时,庄子也肯定人类的尊严性,而西方哲学以人性为微末。在庄子看来,广大的自然皆为生命游行的境域,人类处于自然中,其渺小程度虽如“毫末之在于马体”,然其思想光芒则可流布于苍穹。

在今日急速的动力生活中,人心惶然不安,精神病患者日增。对于这样的时代,庄子哲学也许有一份清醒的作用,作为调整人心的清凉剂。

(节选自陈鼓应《庄子浅说》)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主客合一的宇宙观,自然界只是观赏的客体,却不是征服的对象。 B.主张主客二元、人与自然对立的西方哲学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影响。 C.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天文学家的发现让人类眼中的有限宇宙已拓展为无穷宇宙。 D.部分西方哲学家鄙视自然,认为自然界变动流逝,他们热衷于追求永恒存在的超自然。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文学艺术上的贫乏,与西方哲学主客对立的特点密切相关。

7

B.尽管近代经验科学长足发展,借由动物试验得出的结论却未必适用对人类行为的解释。 C.庄子哲学视宇宙中的人类如马体之毫末,这与西方哲学以人性为微末的观点似同实异。 D.人类置身于无垠的宇宙,畏怯自大,矛盾重重,这种惶惑苦闷不是单凭理智能够解决的。 17.依据文意,庄子哲学为何能成为“调整人心的清凉剂”?请概括回答。(6分)

【解析】

15.C选项中所说“天文学家的发现让人类眼中的有限宇宙已拓展为无穷宇宙”与原文“天文学家将亚里士多德至中世纪的有限宇宙开展而为无穷宇宙”不符。

16.A选项所说“西方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文学艺术上的贫乏”与原文不符,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原文只陈述“中国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方面的贫乏,这种宇宙观实有重大的影响”。

17.本题属于概括题,从原文中找到关键句,概括即可得出。首先,第一段中提及“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怀,另一方面又呈现着艺术精神的和谐观照”。其次,第六段中提及“反观庄子,他一方面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不如西方哲学总想逃离这一自然界,而构幻另一虚无飘渺的超自然;同时,庄子也肯定人类的尊严性,而西方哲学以人性为微末”。再次,第六段还提及“在庄子看来,广大的自然皆为生命游行的境域,人类处于自然中,其渺小程度虽如‘毫末之在于马体’,然其思想光芒则可流布于苍穹。”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材料一

“丹东一号”是位于辽宁丹东的黄海海域一艘沉船残骸的名字。2014年,它被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调查队发现,体量大约1600吨。后来,它被确定为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其特征与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军舰的特征相符。考古队按沉船所在海域位置,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从2014年开始,考古队先后在水下发现了加特林机关枪、鱼雷引信和方形舷窗等文物,但要证明“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2015年9月,考古队在沉船遠址西南方发现了一块瓷片。经过测量、记录,他们在探方内向下挖了约60厘米深,提取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瓷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瓷片带回水面,开始尝试拼合。

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瓷盘慢慢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印花颜色已经消褪,但文字痕迹依然清晰。瓷盘的正中可见一个圆形的舰徽,中央写有中文篆体字“致远”,周围则是英文字母,翻译成中文就是“致远,大清帝国海军”。这是当年“致远舰”船员使用的餐盘。

其后,在一个进行抽沙澄净的探方内,队员们又发现了一架已断为两截的单筒望远镜。在铜质镜筒上发现了一行用花体英文宇母镌刻的字样——Chin Kin Kwai-“致远舰”帮带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表明这是属于陈金揆个人的单筒望远镜。这是一件进一步证明“致远舰”身份的有力物证。帮带大副陈金揆是这艘舰上仅次于管带邓世昌的高级军官,从加入北洋海军至英勇牺牲,他与“致远舰”相伴了整整七年。而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四艘军舰战沉,“致远舰”200余人壮烈殉国,仅7人幸存。

材料二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据水下考古发现,埋于泥下的舰体保存完整,未见舰体外侧有大范围的开裂或大洞。如果“致远舰”遭受过鱼雷攻击,那么在吃水线以下接近龙骨的地方会形成很明显的破损痕迹,甚至舰体断裂。而检索与此役相关的日方史料,日军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任何发射鱼雷的记录。

另外,大部分史料都没有记载“致远舰”在沉没前曾发生过大爆炸。出水文物中还发现了152毫米炮弹、鱼雷引信在内的许多种未爆弹药,所以“致远舰”弹药用尽、冲击日方舰船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依据现存资料,“致远舰”的沉没非常突然,没有明显的征兆。专家猜测,当日方炮弹击中“致远舰”侧面水线以下部位,会造成大量进水,海水通过甲板上的竖井迅速蔓延至其他舱室,舰体才会突然下沉。同时该舰上层被炮火击中,起火燃烧,且火势凶猛。水下考古发现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火烧痕迹,很多地方被烧得只剩下金属部件。“致远舰”极有可能是在火灾和进水的共同作用下突然沉没的。

材料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