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2020学年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ef5d41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f

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答案】 B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从材料中的巨额赔款和洋务运动破产以及维新运动可以看出反映的应该是甲午战争的影响。

B.从材料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使得洋务运动破产了,而且这场战争进行了各地和赔款。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该战役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 D.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是最大的危害。

11. 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 B.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C.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D.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

【答案】 D

【考点】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评价。 【解答】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表明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故D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故B错误;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故C错误。 故选D。

12.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 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

A.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答案】 A

【考点】

试卷第5页,总16页

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中的深信此种 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已经日益觉醒。

B.材料没有反映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主要是强调外交活动对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

C.材料看不出,中国代表拒绝签字是出于个人立场。 D.材料看不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答案】 C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提出,故A项错误。

题干提及的是中共成立的前因和过程,非意义,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故C项正确。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故D项错误。 故选C。

14. 2019年9月13日,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在展出《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下列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此地有关的是( ) 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②吹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③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④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⑤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 B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试卷第6页,总16页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学生要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

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市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来的。当时是在河北召开的会议,而不是在北京。

②吹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是1949年的四月份。当时中共中央已经到了北京。

③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河北召开的。

④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是1949年政协会议是在北京召开的。 ⑤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政协会议的内容。也是在北京。

15.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答案】 C

【考点】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

A.材料不是强调充分体现民意。 B.在当时中国还没有步入法治国家。

C.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宪法在制定的过程之中多次修改,材料强调的是宪法制定程序的民主性特征。

D.人民普遍参与的说法不准确。

16. 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答案】 C

【考点】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民主制度是指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制度和政党制度,再依据材料中“核子”“小”而重,“电子”“轻”而“自由”,且“环绕”“核子”的相互关系可知,毛泽东这是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比喻为了“核子”与“电子”的关系,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正确;

试卷第7页,总16页

A项,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应该靠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党制度,排除;

B项,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主要应该依靠“一国两制”而不是政党制度,排除; D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不能体现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排除。 故选C。

17. 201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答案】 A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考点】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大陆处理量关系的政策特征来分析。 【解答】 A.《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体现了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故A正确; B.《告台湾同胞书》并未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故B错误; C.“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属于九二共识,故C错误;

D.“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不符合材料“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故D排除。

18. 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存同存异”方针 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答案】 C

【考点】 万隆会议 【解析】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需要掌握“存同存异”方针。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可以看出反映

试卷第8页,总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