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祭十二郎文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f9746f482fb4daa58d4bf5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板书设计:

为世间少有的哀情——( 1 )悲家事不幸;( 2 )悔“旅食京师”;

( 3 )叹未老先衰;( 4 )恨小病丧命;

( 5 )哀后辈孤苦;( 6 )疚丧葬难周。

教学后记: 其

1)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一定。

2)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多么。

3)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4)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其”字的用

1、“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2、“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

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3、“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4、“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 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

5、“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 6、“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7、“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8、“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

9、“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句,“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10、“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如:

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当于“如果”。②句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其”作为文言虚词,用法多且使用频率高,这在韩愈《祭十二郎文》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对于它的意义和用法,很多师生容易混淆,分辨不清。利用此文,仔细辨析,将有助于掌握它的用法。笔者为此梳理了本文出现的34个“其”的意义和用法,供大家一起探讨: 代词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第三人称代词,她的,指韩愈的嫂嫂

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指韩会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韩会家族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孩提

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指奴婢们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二、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9、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11、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三、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些)”“那(些)”

1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指示代词,那

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指示代词,那,指代前面一句话

14、呜呼!其信然矣! 指示代词,这

15、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指示代词,那(些)

副词

一、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16、呜呼!其信然矣!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1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将。

二、表反诘,同“岂”,可译为“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