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城区小学生过传统节日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沈家门城区小学生过传统节日的现状调查与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3fcdeb681c758f5f61f6783

2月份 元宵节 文明 亲情 4月份 清明节 缅怀 亲情 5月份 端午节 爱国 进取 9月份 中秋节 亲情 友情 10月份 重阳节 尊老 敬老 先队员“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做元宵、扎彩灯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亲情”教育,让他们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 3.与家长一起外出赏花灯、猜灯谜,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丰富知识,发展兴趣。 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扫墓踏青活动,让队员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3.与家人一起开展祭扫活动,缅怀亲人,了解家族历史,不忘生命的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搜集、诵读有关中秋佳节的诗词的活动,体会诗词描述的美好意境。3.在与家人品月饼、赏明月过程中激起学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1.了解重阳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懂得敬老爱老是国的优良传统。 3.组织队员去敬老院和老人一起过重阳节,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开展“欢乐元宵节”小小灯展会、“元宵猜灯谜”等活动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开展“吃粽子、话屈原”主题班队会 开展“月儿圆圆映笑脸”的主题活动。 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班队活动 (二)实施传统节日教育的途径 1.传统节日教育在课堂中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发挥各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如,《我们的民风民俗》是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中的第三课。本课由“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的民风民俗”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内容都是有机相连,环环相扣的。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参与传统活动,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上“传统的节日”这一部分时,一上课,我先让学生听“关键词,猜节日”,如: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正月初一)这样,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堂服务,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 “演一演”、“传统节日之旅”知识大考场、“家乡传统文化寻访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传统节日在活动中重现光彩

每个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由来和习俗,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节日文化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方式。初步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中,能激发起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

(1) 节庆教育活动

节庆教育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的有效载体。在生活气息浓郁的节庆活动中, 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规范,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对他们品格的形成与完善起着推波助澜的良好作用。

如:清明节,学生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了解不多。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们可以利用节庆进行教育,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清明节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让学生明白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2)节庆体验活动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的孩子传承下去呢?学校就要倡导开展节庆体验活动。再以清明节为例,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系列节庆体验活动:

① 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有关清明节的传说、

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 扫墓踏青活动——让队员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③ 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 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

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3)节庆探究活动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学生在过传统节日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并能解决问题。在春节中,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穿上了新衣服、吃到了各种可口的食物,但有的孩子还是感到不幸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的活动。通过比较,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物质上,他们的童年比爸爸妈妈的童年要幸福得多,每月几乎都有新衣服,每天想吃什么,家长们总会尽量满足。什么红烧肉、糖醋排骨、炸鸡腿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早已不是稀罕菜,当他们想玩什么时,家长也会顺从他们;在精神上,家长更是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爱,陪他们做作业,给他们讲故事。爸爸妈妈的童年和他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自己现在拥有那么幸福的生活,还要经常为一些小事表示对不满,真不应该。

通过这种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幸福,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4)教师有效指导,保证活动顺利的开展

在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应、适时、适合的,如:指导如何过“春节”,活动之前让学生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接着让学生收集有关过年和其他地方、民族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讨论,让学生增长见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过年的形式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过年时用的装饰品,并收集或制作,再拿出来展示,让全班学生通过欣赏,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造,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运用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请家长、教师、同学参观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孩了们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一环扣一环,渐渐深入,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深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体验生活的情感。

六、两点思考

(一)浓郁的节庆氛围,“润物细无声”

氛围是一种教育,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开展节日活动,应积极创设学校、家庭和社区节日环境,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真切感受传统节日特有的文化氛围,体验节日的快乐。

如,春节,家长可带着孩子参加“祭灶”、“扫尘”、“剪窗花”等活动,给孩子一个浓浓的年味,领着走亲访友,互致祝福,老老少少,团团圆圆,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生活的美满。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举家团圆的节日,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桂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立夏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教室里编织“蛋套”、开展“拼蛋”比赛,端午节指导学生做香袋、包粽子等活动。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中,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老节新过”,让传统节日“别样红”

单纯强调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不够的,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缺少浪漫色彩。如,春节,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和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