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绪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4276407e87101f69e319566

绪 论

本章要点:

新闻采写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新闻采写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新闻:新近方式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

只有当事实经过报道者的认识和反映,成了一种信息被传播开来,才构成新闻。

事实转变成新闻的三要素:客观存在的事实;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记者的认识和反映;

就新闻业务而言,这个人为的转化过程就是: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或摄录制作)

案例分析:汶川地震与记者采访 图:人民网记者在现场。

文:《记者在汶川震区采访手记:用信息守卫生命》 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采访为新闻写作摄取丰富的素材,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

原貌性的、直接性的新闻素材。

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材料。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对各类素材进行精心选择;

加工,整理,形成相应的文本形式; 文本为新闻传播提供依凭。

3、采访写作: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闻采写的主体:对事件进行客观报道的新闻记者。

记者通过新闻采写活动,成为了受众与事实之间的桥梁;没有记者的新闻采写活动,就没有新闻报道。

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基础工作;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是记者的基本功。

例:《光明日报》1983年短通讯《张文生三贴广告》

本报讯 民权县最大的一个劳动致富户——谢庄大队社员张文生,致富之后“三贴广告”,在当地社员中传为佳话。

去年麦播前夕,该村部分社员因一时没钱买化肥,牲畜而耕作难,张文生买张红纸,饱蘸笔墨,写了四句口溜:“家有存款三千元,谁买化肥我支援;家有手扶拖拉机,给您犁地不收钱。”广告贴出后的10天之内,张文生借给12户资金700余元,给8户犁地110亩。

去年11月初,张文生从县里买来电视机,第二天,又在街上贴出广告:“我家有电视,节目很精彩。娱乐学科学,请到我家来。”由于

全村只有他一家有电视机,每天晚上,都有三四十人挤在他屋里看电视。张文生备茶招待,表示欢迎。

最近,张文生买了一台洗衣机,又贴出广告,愿为乡亲免费洗衣。到1月19日,已经洗衣服210件。有人问他:“你又赔本又麻烦,图个啥?”张文生哈哈一笑,说:“图的是发家致富光荣!”

分析:

把握客观事实:张文生致富不忘乡亲,几次张贴广告,愿为大家解决生产上的困难,还欢迎到他家里看电视,免费用洗衣机为乡亲洗衣。

提炼新闻信息:当时(1983年),改革不久,农村还比较穷,电视机、洗衣机更属罕见。上述客观事实传出的信息是,靠党的改革政策好,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了,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境界也高了。这是十几年前农村改革后出现的新鲜事,反映了当代农村新景象,有着鼓舞人的普遍意义。

赋予相应的运载形式:“三贴广告”事实生动,内容富有故事情节。据此,经炼意、选材和设计结构,并采取朴素、简明的表现方法,写成短通讯《张文生三贴广告》,给信息以运载形式,最后实现新闻的传播。

资料:新闻记者的主要职能

把握客观事实:发现、了解新近事实的发生经过和具体内涵,同时收集足以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提炼新闻信息:充分认识事实的特性及其社会意义,通过思考、

判断和选择,提炼出事实所蕴含的传播价值,即对社会和受众有意义的传播信息。

赋予相应的运载形式:根据事实性质、情节内容及其信息含量,选定相应的体裁,同时经过周密的构思写成新闻,从而使信息得以传播。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采访:认识实际;写作:反映实际。

就新闻报道的完整过程而言,以上两种专业手段,缺一不可,彼此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关系:互为制约、相辅相成。 1、采访与写作的一致性

采访与写作的共同目标:依托事实报道传播新闻信息。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有机地形成采访和写作的辩证结合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从认识论的角度,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 2、采访与写作的区别

从新闻构成的总体程序和所起作用考察,新闻采访与写作各自又负有不同的使命。

新闻采访:旨在识别新闻和获取素材,主要是了解实情、搞清真相,开发、掌握信息资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闻写作:旨在反映并表现新闻事实,主要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事